<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生物名詞庫 » 生物與藥學 » 正文

    放射性肺炎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6-08-26
    放射性肺炎系由于肺癌、乳腺癌、食管癌、惡性淋巴瘤或其他縱隔、胸壁的惡性腫瘤經放射治療后,肺組織受到損傷引起的肺部炎癥反應。肺部損傷的嚴重程度與放射劑量、肺部的照射面積以及照射速度密切相關。病理變化表現為急性期的滲出性炎癥反應和慢性期的廣泛肺組織纖維化。臨床表現變化大,輕癥者可無癥狀,重癥者因廣泛的肺纖維化病變而致呼吸功能障礙甚至死亡。腎上腺糖皮質激素對急性期炎癥有一定控制作用。
    臨床表現
      1.輕者無癥狀,多數于放射治療后2-3月出現癥狀。個別于停止放射治療后半年始出現癥狀。常見的癥狀:刺激性乾咳;氣促,活動后加;胸痛;伴或不伴有發熱,以低熱為多;引起放射性食管炎時可有吞咽困難;重癥者可出現嚴重呼吸困難、紫紺。 2.胸部放射局部可見皮膚萎縮變硬。 3.檢查肺部多數無陽性體征。當出現廣泛肺纖維化時,肺泡呼吸音普遍減弱,可聞及捻發音(Velcro羅音)。如繼發細菌感染,可聞及干、濕性羅音。偶有胸膜摩擦音。伴發肺心病時,可有右心衰竭體征。
    診斷依據
      1.放射治療史。 2.干性嗆咳、進行性氣急及肺部的Velcro羅音具有特征性。 3.胸部X線檢查可見肺部炎癥或纖維化表現。多于停止放射治療一個月后出現。急性期表現為在照射肺野出現片狀或溶合成大片、致密的模糊陰影,其間隱約可見網狀陰影,與支氣管肺炎或肺水腫極為相似。慢性期表現為肺纖維化,呈網狀,條索狀或團塊狀收縮陰影,主要分布于肺門或縱隔兩側及其他放射肺野。由于肺纖維收縮,氣管、心臟向患側移位,同側橫膈抬高,正常肺組織產生代償性肺氣腫。發生肺動脈高壓時,表現為肺動脈段突出或右心肥大。常有胸腔積液征。
    治療原則
      1.腎上腺皮質激素控制炎癥。 2.抗凝療法對防止小血管栓塞有效。 3.高濃度氧療以改善低氧血癥。 4.適當應用抗生素以預防繼發感染。
    用藥原則
      1.一般放射性肺炎患者可選用口服強的松或地塞米松。 2.重癥者靜滴地塞米松。 3.合并肺部感染時,加用抗生素。
    輔助檢查
      一般病人須作基本框限檢查。對于長期病重病人反復行放療病人引起的肺炎或需與肺部疾病鑒別時可選用“B”、“C”檢查。
    療效評價
      .治愈:癥狀、體征完全消失,X線恢復正常。 2.好轉:癥狀、體征基本消失,X線病變基本吸收,遺留少許纖維條索影。 3.未愈:癥狀、體征無好轉,肺部陰影無吸收,或出現廣泛肺纖維化表現。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357 second(s), 18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