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生物名詞庫 » 生物與藥學 » 正文

    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6-08-26
    亞急性感染性心內膜炎常發生于風濕性心臟瓣膜病,室間隔缺損,動脈導管未閉等心臟病的基礎上,原無心臟病者也可發生。病原體主要為細菌,其次為真菌,立克次體,衣原體及病毒。主要表現為低中度發熱、進行性貧血、乏力、盜汗、肝脾腫大、杵狀指(趾),可出現血管栓塞現象,青壯年患者較多。草綠色鏈球菌是該病的最主要致病菌,但近年來已明顯減少,各種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腸球菌及革藍氏陰性菌已成為主要致病菌。
    臨床表現
      1.多發生在器質性心臟病基礎上,病前可能有上呼吸道感染、拔牙或器械檢查史。 2.低中度發熱、進行性貧血、乏力、肝脾腫大,杵狀指(趾)、關節痛。 3.可產生腦、腎、脾、皮膚、粘膜等栓塞現象。 4.原有心臟雜音改變性質,可出現新雜音,易產生頑固性心力衰竭。
    診斷依據
      1.不規則低中度發熱,進行性貧血。 2.肝脾腫大,腦、腎、脾、皮膚、粘膜可產生栓塞。 3.杵狀指(趾)、關節痛。 4.血培養可獲陽性病原體。 5.超聲心動圖發現 附栓瓣膜或心內膜的贅生物。
    治療原則
      1.早期,大量用殺菌抗生素。 2.用藥療程要長,一般要六周以上。 3.支持療法。
    用藥原則
      1.在獲得血培養結果前,從臨床表現來推測感染菌種而選抗生素。 2.待血培養結果取得后,按藥物敏感試驗選用抗生素。 3.首先從用藥框限“A”中選用殺菌抗生素,如無效則應選“B”項藥物。 4.堅持用藥要早期、大量、聯合用藥、療程長。
    輔助檢查
      發熱時間較長,臨床表現較典型者,檢查專案以檢查框限“A”為主。如考慮有腦、腎、脾有栓塞可加檢“B”項。
    療效評價
      1.治愈:心內膜炎的癥狀和體征消失,體溫正常、白細胞正常、貧血糾正、血沈恢復正常。如原血培養有致病菌生長,治療后連續三次血培養陰性,原心臟瓣膜或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的體征,由感染性心內膜炎所致的異常雜音及腦栓塞的后遺癥仍存。停藥后無復發。 2.無效:心內膜炎的癥狀和體征仍存在,血培養仍有致病菌。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402 second(s), 19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