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生物名詞庫 » 生物與藥學 » 正文

    陣發性室性心動過速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6-08-26
    陣發性室性心動過速(室速)系指起源于希氏束分支以下部位的室性快速心律,頻率>100次/分連續3次以上稱為室速。常見于器質性心臟病,亦可見于嚴重電解質紊亂、藥物中毒、和心臟手術過程中,極少數患者無器質性心臟病。發作特點與室上速類似,心電圖QRS波多數增寬畸形,可見心室奪獲和心室融合波,籍此可與室上速鑒別。室速發作時可伴嚴重血液動力學改變,引起低血壓、休克、暈厥、抽搐和急性心功能不全,甚至猝死,因此必須及時處理。
    臨床表現
      1.輕者可無自覺癥狀或僅有心悸、胸悶、乏力、頭暈、出汗; 2.重者發紺、氣促、暈厥、低血壓、休克、急性心衰、心絞痛,甚至衍變為心室顫動而猝死; 3.快而略不規則的心律,心率多在120-200次/分,心尖區第一心音強度不等,可有第一心音分裂,頸靜脈搏動與心搏可不一致,偶可見“大炮波”; 4.基礎心臟病的體征。
    診斷依據
      1.具有上述癥狀與體征; 2.心電圖表現:3個或3個以上連續出現畸形、增寬的QRS波群,QRS間期>0.12秒,其前無固定P波,心室率120-200次/分,節律略不規則,心房率少于心室率,可見房室分離、心室奪獲或心室融合波; 3.電生理檢查:可確定室速的診斷,明確室速的發生機理,標測室速起源部位和激動順序,測定除顫閾值,指導外科手術、導管消融治療以及評價藥物療效。
    治療原則
      1.藥物治療:首選利多卡因,其次胺碘酮普魯卡酰胺、、慢心律、心律平、苯妥英鈉、嗅芐胺等,均應靜脈使用。 2.體外直流電復律:適應于藥物治療無效、伴嚴重血液動力學障礙、而病情急須控制者,禁用于洋地黃中毒所致者。 3.起搏器(埋藏式自動復律-除顫器AICD)治療。 4.手術切除,冷凍或經導管電、鐳射切除心動過速源或切斷折返徑路。 5.射頻消融治療。 6.病因治療。 7.預防復發:常用的藥物是胺腆酮、奎尼丁、普魯卡因酰胺、心律平等。一般應口服。
    用藥原則
      1.急性發作時首選利多卡因治療,無效可采用同步直流電復律; 2.慢性長期發作者首先要去除病因,終止發作后堅持長期服“A”、“B”項中藥維持; 3.藥物治療無效或不宜長期服藥者可采用抗心動過速起搏器治療; 4.目前某些室速較有效的治療方法是射頻消融治療。
    輔助檢查
      1.對有器質性心臟病基礎或年輕患者檢查專案以檢查框限“A”為主; 2.對年齡較大、不能除外器質性心臟病或其他系統疾病引起的心動過速者,檢查專案可包括檢查框限“A”、“B”或“C”。
    療效評價
      1.治愈:治療后發作終止,心電圖恢復為竇性心律。不再復發。 2.好轉:治療后癥狀減輕,心室率減慢,血液動力學狀態有所好轉。心電圖未轉復為竇性心律,或仍有復發,但次數明顯減少。 3.未愈:治療后癥狀不減輕,心室率仍在150-200次/分,心電圖未轉復為竇性心律。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406 second(s), 18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