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生物名詞庫 » 生物與藥學 » 正文

    急性胃腸粘膜病變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6-08-26
    急性胃腸粘膜病變是指人體在應激狀態下(患者受到各種重大手術和創傷、燒傷、腦血管意外、多器官衰竭、心肌梗塞及應用激素及非甾體抗炎鎮痛藥物的強烈刺激),胃腸道粘膜發生急性粘膜糜爛、出血或潰瘍。病變可累及整個消化道,以胃十二指腸損害較常見。主要臨床表現為嘔血、黑便,嚴重時可出現血便,可發生循環衰竭休克而死亡。本病以內科治療為主,手術預后較差。
    臨床表現
    1.患者于出血前可有或無劇烈或輕微腹痛,出血后腹痛緩解,有時可發生穿孔。 2.嘔血和黑便,嚴重時可排暗紅甚至鮮紅血便。 3.出血嚴重時可出現煩躁、暈厥、血壓下降、脈速四肢冷、冷汗淋漓等休克表現。
    診斷依據
    1.有應激的病因,粘膜病變1-21天內發生,多見于第3-7天,出血不易止,常可導致出血性休克。 2.嘔血和黑便,嚴重時可有血便。 3.急診胃鏡檢查可發現胃腸粘膜有廣泛散在出血、糜爛或多發性潰瘍存在。
    治療原則
    1.治療原發病; 2.以內科治療為主,積極保護胃腸粘膜,控制出血。 3.必要時采用內鏡或其他措施進行有效止血。
    用藥原則
    1.病情較輕僅有黑便者,以口服或靜滴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常規劑量為主; 2.病情嚴重者,可24小時胃內灌注硫糖鋁或氫氧化鋁凝膠及靜滴H2受體阻滯劑或質子泵抑制劑; 3.如有廣泛消化道出血可靜脈應用質子泵抑制劑及生長抑制素或垂體后葉素; 4.靜脈供給高營養物質,可加強治療作用。
    輔助檢查
    1.對本病的檢查專案以框限“A”為主,特別強調及早進行急診胃鏡。 2.如出血部位難以確定或需要鑒別肝膽疾病時,檢查專案可包括框限“A”、“B”、“C”。
    療效評價
    1.治愈:活動性出血停止,休克糾正、大便潛血陰性,內鏡 見出血、糜爛或潰瘍消失。 2.好轉:活動性出血停止,休克糾正,大便潛血仍陽性,內鏡仍可見粘膜病變存在,但較治療前明顯好轉。 3.未愈:經積極治療、出血仍難以控制,病情惡化。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358 second(s), 18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