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生物名詞庫 » 生物與藥學 » 正文

    焦慮性神經癥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6-08-26

      焦慮性神經癥又稱焦慮癥,以焦慮、緊張、恐懼的情緒障礙,伴有植物神經系統癥狀和運動性不安等為特征,血漿內皮質酮含量可增高,且其緊張驚恐的程度與現實情況不相稱。臨床分為廣泛性焦慮和驚恐發作,后者又稱急性發作。本病女性多于男性,約為2:1,大多數病例發生年齡為20-40歲之間。本病屬心理性疾病,故心理治療效果好,藥物治療也有確切的療效。

    臨床表現
      1.心理障礙:主觀疑慮、焦躁不安、敏感激惹、注意力不集中、驚恐萬分、瀕死感。 2.軀體癥狀:口干、胸悶、心動過速、尿頻、腹瀉、便秘、發抖出汗、心悸、呼吸困難。 3.運動癥狀:手抖、肌肉緊張、不安地來回走動。 4.分型:廣泛性焦慮和驚恐發作臨床可有急性及慢性兩類。

    診斷依據
      1.廣泛性焦慮 (1)過分的焦慮持續時間在半年以上; (2)伴植物神經功能亢進、運動性不安和過分警惕; (3)不符合強迫癥、恐怖癥、抑郁性神經癥的診斷標準,且焦慮并非器質性疾病引起的。 2.驚恐發作 (1)無明顯原因突然發生的強烈驚恐,伴瀕死感或失控感; (2)發作時伴有嚴重的植物神經癥狀; (3)每次發作短暫(一般不超過2小時),發作明顯影響日常工作; (4)1個月至少發作3次; (5)特別要注意排除甲狀腺機能亢進及腎上腺嗜絡細胞瘤、心血管病、自發性低血糖、內分泌病、藥物戒斷反應和顳葉癲癇所致的類似發作。 (6)不符合憶癥和恐怖癥的診斷標準。(7)腦電圖示X活動減少B活動增加。

    治療原則
      1.心理治療:認知治療、行為治療及分析性心理治療,放松訓練及催眠治療等。 2.藥物治療。

    用藥原則
      1.焦慮癥的治療以心理治療為主,配以藥物治療。 2.急性驚恐發作時用安定肌注較好。 3.對急性驚恐發作,以阿普唑侖及丙咪秦治療效果較好。 4.安定、阿普唑侖、多慮平及阿米替林對廣泛性焦慮療效好。 5.憶夢返對催眠效果好,起效快,后遺作用少。 6.治療后階段,患者可同時進行松馳訓練、太極拳、瑜珈及氣功訓練。

    輔助檢查
      本病是功能性疾病,但軀體癥狀眾多,易于與軀體病相混,如冠心病、二尖辨脫垂、甲狀腺功能亢進、嗜鉻細胞瘤、美尼綜合征,血糖及電解質紊亂等,故臨床上需作相應之檢查,以排除軀體性疾病。檢查框限“B”“C”均屬排除性檢查。

    療效評價
      1.近愈:急性焦慮發作停止,情緒恢復正常。 2.好轉:主要癥狀顯著減輕。 3.未愈:主要癥狀無變化。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353 second(s), 18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