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生物名詞庫 » 生物與醫學 » 正文

    航空航天醫學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6-09-23
    航空航天醫學是研究人在大氣層和外層空間飛行時,外界環境因素(低壓、缺氧、宇宙輻射等)及飛行因素(超重、失重等)對人體生理功能的影響,及其防護措施的醫學學科。

    1770年到19世紀的一百多年的時間里,各國科學家進行了大量的氣球載人、載動物的升空試驗。當時人們沒有認識高空環境會對人體帶來危害,沒有采取相應的保護措施,以致在升空中發生了人的凍傷、耳痛、意識喪失甚至死亡的嚴重事故。此后人們便重視和開展高空環境的研究,逐漸認識到低壓、缺氧、低溫對人體的危害,這是航空醫學的萌芽時期。

    飛機的制造、飛行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實現的。當時飛機的性能較低,航行高度僅兩千米,飛行速度也僅有每小時500公里。即使這樣也發生了暈機、著陸事故、飛機碰撞等急待解決的問題。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特別是噴氣飛機出現后,飛機的性能提高,航行高度增高,速度增快,續航時間延長,出現了由超重、低壓、缺氧、低溫等引起的醫學問題,這迫使各國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用于開展航空醫學研究。

    航天醫學是在航空醫學基礎上發展的。40年代末50年代初,人們進行了廣泛的火箭和衛星的生物學試驗。動物實驗證明人類可以到宇宙航行后,蘇聯在60年代初首先載人航天成功。隨后研究了人在宇宙飛行的安全返回、失重對人體的影響等,證明人可以在失重條件下有效地工作和健康地生活。隨著航天技術的發展,航天醫學也相應地迅速發展。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3.728 second(s), 1352 queries, Memory 3.6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