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生物名詞庫 » 生物與醫學 » 正文

    河豚毒素中毒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6-08-29

      河豚毒素中毒是因進食河豚魚后發生中毒的一種急癥。 河豚又名鈍魚、汽泡魚、鲅等,產于我國沿海等地,種類很多,肉味鮮美,但它的某些臟器及組織中均含有毒素,其毒性穩定,經炒煮、鹽腌和日曬等均不能被破壞。河豚毒素有似箭毒樣的毒性作用,主要使神經中樞和神經末梢發生麻痹:先是感覺神經麻痹,其次運動神經麻痹,最后呼吸中樞和血管神經中樞麻痹,出現感覺障礙,癱瘓,呼吸衰竭等如不積極救治,常可導致死亡。

    臨床表現
      1.胃腸癥狀:食后不久即有惡心、嘔吐、腹痛或腹瀉等。 2.神經麻痹癥狀:開始有口唇、舌尖、指端麻木;繼而全身麻木、眼瞼下垂、四肢無力行走不穩、共濟失調,肌肉軟癱和腱反射消失。 3.呼吸、回流衰竭癥狀:呼吸困難、急促表淺而不規則紫紺,血壓下降,瞳孔先縮小后散大或兩側不對稱,言語障礙,昏迷,最后死于呼吸、回流衰竭。

    診斷依據
      1.有進食河豚史,多在1/2-3小時內發病,同食者也有類似癥狀出現; 2.典型的臨床表現; 3.心電圖檢查:示不同程度的房室傳導阻滯; 4.動物試驗:取患者尿液5毫升,注射于雄蟾蜍的腹腔內,于注射后1/2、1、3、7小時分別觀察其中毒現象,可作確診及預后診斷。

    治療原則
      1.催吐、洗胃、導瀉、排除毒物; 2.應用吸附劑減少毒物的吸收; 3.輸液、利尿促進毒素的排泄; 4.拮抗毒素作用; 5.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提高組織對毒素的耐受性; 6.對癥支援治療。

    用藥原則
      1.一般病例以用藥框限“A”為主; 2.對出現呼吸麻痹者,可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給予人工輔助呼吸; 3.對藥物治療效果不佳,出現高度房室傳導阻滯者,可行心臟起搏術; 4.對呼吸、回流衰竭者,應注意加強對癥支持治療,必要時可應用新特藥物。

    輔助檢查
      1.對一般病例檢查專案以檢查框限“A”為主; 2.對病因不清、難以排除其他食物中毒或神經系統疾患者,檢查專案可包括檢查框限“A”、“B”或“C”。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400 second(s), 19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