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生物名詞庫 » 生物與醫學 » 正文

    毒蛇咬傷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6-08-29

    毒蛇咬傷是由具有毒牙的毒蛇咬破人體皮膚,繼而毒液侵入引起局部和全身中毒的一類急癥。 據統計,我國的毒蛇有48種,其中危害較大的有以下種類,眼鏡蛇科的眼鏡蛇、眼鏡王蛇、金環蛇、銀環蛇;螲蛇科的螲蛇、尖吻蝮(五步蛇)、烙鐵頭(龜殼花蛇)、竹葉青、蝮蛇;以及海蛇科的十多種蛇類。這些毒蛇多數分布于廣東、廣西、臺灣、福建、湖南、湖北、云南、江西、浙江、江蘇、貴州、四川等省、自治區。長江以北毒蛇種類較少,以蝮蛇常見;海蛇分布于我國東南沿海。毒蛇咬傷多見于夏秋季節。毒蛇咬傷后,若經及時急救治療,可以避免或減輕中毒癥狀;如延誤治療,則可引起不同程度的中毒,嚴重者可危及生命

    臨床表現
    1.局部表現:傷處疼痛或麻木,紅腫、瘀血、水皰或血皰,傷口周圍或患肢有淋巴管炎和淋巴結腫大、觸痛。 2.全身表現:頭暈、胸悶、乏力、流涎、視力模糊、眼瞼下垂、出血傾向、黃疸、貧血、語言不清、吞咽困難等。嚴重者肢體癱瘓、休克、昏迷、驚厥、呼吸麻痹和心力衰竭。

    診斷依據
    1.有被毒蛇咬傷史,傷外可見一對較深而粗的毒牙痕。 2.可有局部和全身中毒表現。

    治療原則
    1.局部擴創清洗、阻止蛇毒吸收和排除毒液; 2.應用抗毒素; 3.中草藥解毒; 4.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提高人體對蛇毒素的耐受力; 5.預防破傷風; 6.防治感染; 7.對癥及支持治療。

    用藥原則
    1.早期病例以用藥框限“A”為主; 2.對出現全身中毒表現的患者,注意支援療法和防治并發癥; 3.合并細菌感染者,可根據臨床和細菌培養藥敏試驗結果選用有效抗生素; 4.對出現呼吸麻痹者,可使用人工呼吸器; 5.對有出血傾向者可加用新特促凝藥物; 6.對出現急性腎功能衰竭者,可行透析治療。

    輔助檢查
    1.普通病例檢查專案以檢查框限“A”為主; 2.判斷是否毒蛇咬傷或是何種毒蛇咬傷可作免疫試驗確定; 3.對合并細菌感染、休克、疑有急性腎功能衰竭、彌漫性血管內凝血者檢查基礎上可酌情加選“B”或“C”; 4.對并發心力衰竭的搶救病人,必要時可作血液動力學資料檢查。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4.714 second(s), 899 queries, Memory 2.6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