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生物名詞庫 » 生物與醫學 » 正文

    流行性腮腺炎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6-08-29

      流行性腮腺炎是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發生于兒童或青少年。臨床主要表現為發熱和腮腺腫痛。除侵犯腮腺外,也可侵犯其他器官,引起腦膜炎(約8%)、睪丸炎(約6%)、卵巢炎(約5%)、胰腺炎(約10%)等。 流行性腮腺炎全年均可發病,但以冬、春季為主。有時可發生流行,好發于人群聚集處,如幼稚園、學校、集團宿舍和軍營等。本病患者主要為兒童及青少年。1歲以下嬰兒因有母體獲得的抗體存在,發病者少。大多數患者是14歲以下兒童,但成人中亦可發生。兒童患者性別無差異,青春期后發病男多于女。本病除個別有嚴重并發癥外,大多預后良好。病后有持久的免疫力,再次發病者極少

    臨床表現
      1.發熱、畏寒、頭痛、食欲減退、全身不適等。 2.腮腺腫痛(雙側腮腺腫大約占75%)。邊緣不清,壓痛明顯。頜下腺和舌下腺也可受累腫痛。 3.顴骨弓后(腮腺所在部位)酸痛或脹痛,進食或吃酸性食物時脹痛更為明顯。 4.腮腺管口可見紅腫,但無膿性分泌物。 5.除腮腺炎外,病者可出現腦膜炎、睪丸炎、卵巢炎、胰腺炎、乳腺炎等,為腮腺炎病毒侵犯不同器官所引致。可伴隨腮腺炎先后出現,一般認為是并發癥。

    診斷依據
      1.發熱、畏寒、疲倦、食欲不振,雙側或單側非化膿性腮腺腫痛或其他垂液腺腫痛。 2.血白細胞總數正常或稍低,淋巴細胞相對增加。 3.發病前3周內與流行性腮腺病人有接觸史。 4.垂液中分離到腮腺炎病毒或血清中特異性IgM抗體陽性。

    治療原則
      1.抗病毒治療。 2.病變局部治療。 3.對癥支援治療。 4.并發癥的治療。 5.中醫中藥治療。

    用藥原則
      1.流行性腮腺炎無并發癥、全身癥狀較輕者,用藥框限以“A”為主; 2.流行性腮腺炎全身癥狀較重、高熱頭痛明顯者,用藥框限須“A”+“B”。 3.酌情選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如地塞米松、可的松、氫化可的松等(劑量、療程根據病情而定)。

    輔助檢查
      1.流行性腮腺炎無并發癥的檢查框限以“A基本檢查”為主; 2.流行性腮腺炎伴有并發癥者檢查框限須A+B。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3.130 second(s), 595 queries, Memory 2.0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