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生物名詞庫 » 生物與醫學 » 正文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6-08-29

      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簡稱流腦,是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主要臨床表現為發病急,突然高熱,頭痛,嘔吐,皮膚粘膜出現瘀點,瘀斑,頸強直等腦膜刺激征。腦脊液呈化膿性改變。

    臨床表現
      1.突然高熱、頭痛、嘔吐。重者抽搐、昏迷。 2.皮膚及粘膜可見瘀點,瘀斑,頸強直、腦膜刺激征陽性。 3.暴發型起病迅猛;其中休克型常見廣泛瘀斑,迅速出現周圍回圈衰竭;另一種類型為腦膜腦炎型有意識障礙、抽搐及中樞性呼吸衰竭。 4.嬰兒發病不典型,除高熱、拒食、吐奶、煩躁及啼哭不安外,可有驚厥、腹瀉及咳嗽,腦膜刺激征可能缺如,前囟突出更有意義。

    診斷依據
      1.流行病學史:冬春季節,一周內有與流腦病人密切接觸史。 2.癥狀體征:突發高熱、頭痛、嘔吐、皮膚瘀點、瘀斑,頸強直、煩躁或昏迷、抽搐等。 3.血象: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明顯增高。 4.皮膚瘀點、瘀斑涂片可查見G^-雙球菌。 5.腦脊液:壓力增高,外觀混濁,白細胞數在1.0×10的9次方/L(一千以上),分類以中性粒細胞為主,糖減少,蛋白明顯增多,涂片可查到G^-雙球菌。 6.細菌培養:標本可取皮膚瘀點瘀斑、血、腦脊液。培養有腦膜炎雙球菌生長。

    治療原則
      1.控制感染:抗菌治療。 2.對癥支持治療:包括退熱、鎮靜、靜脈補液吸氧。 3.重癥流腦休克型治療另加抗休克治療補充血容量、糾正酸中毒,使用血管活性藥物,使用激素,使用強心藥等。 4.重癥腦膜腦炎型:另加激素、脫水治療,預防或治療呼吸衰竭。

    用藥原則
      1.神志清醒的患者可口服磺胺嘧啶治療,用藥后要密切注意磺胺類藥物的副作用; 2.重癥流腦患者宜用大劑量青霉素(或聯合用氯霉素)控制感染,經濟條件寬裕者亦可用菌必治。

    輔助檢查
      典型病人作基本檢查即可,遇到療效不佳或疑難病人者分別要作“B”和“C”。

    療效評價
      1.治愈:臨床癥狀、體癥消失,無合并癥,外周血白細胞正常、腦脊液恢復正常,細菌培養陰性。 2.好轉:癥狀體癥基本消失,化驗檢查基本正常。 3.未愈:癥狀體征無改善,化驗檢查無變化。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2.438 second(s), 451 queries, Memory 1.7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