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生物名詞庫 » 生物與醫(yī)學 » 正文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06-08-29

      糖尿病是由于胰島素功能不足或胰島素作用失調引起血糖、尿糖過高的一種復雜的代謝病,是全身性、慢性、進行性疾病。可能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由于糖的代謝紊亂,引起血凝機制、血液動力學障礙,從而發(fā)生微血管病變和微血栓形成,導致視網膜病變的發(fā)生。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的嚴重并發(fā)癥之一。在城市本病變的發(fā)病率約占糖尿病患者的50%。眼底病變隨病程延長而加重。本病的發(fā)生發(fā)展是一個很長的臨床過程,可分為單純型和增殖型共6期。Ⅰ—Ⅲ期為單純型,Ⅳ—Ⅵ為增殖型。增殖型者預后差。本病臨床過程為微血管瘤形成,視網膜毛細血管和小動脈閉鎖,出血及滲出,新生血管和纖維組織增生,最后出現牽引性視網膜脫離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可最終喪失視力。 本病目前為西方國家致盲的主要原因,在我國發(fā)病率較低,但近10年來也逐年增高,也將成為致盲的一個重要原因。

    臨床表現
      1.視力下降; 2.眼底表現:主要在后極部 視網膜微血管瘤和點狀出血; 視網膜出血斑; 硬性滲出斑; 棉絮狀白斑; 視網膜動脈細窄似高血壓動脈硬化表現; 視網膜靜脈擴張,早期均一性,晚期呈串珠狀或球狀擴張; 血管閉塞和新生血管形成; 增殖性視網膜病變。 3.眼底熒光血管造影:表現多種多樣。主要可見血管異常和滲漏,缺血的無灌注區(qū)和出血的遮蔽熒光。

    診斷依據
      1.糖尿病史; 2.視力下降伴眼底表現; 3.眼底熒光血管造影提高了診斷率; 4.暗適應和電生理檢查有助于早期診斷。

    治療原則
      1.治療糖尿病,控制血糖; 2.氬鐳射,光凝療法; 3.手術治療: 玻璃體出血不能吸收者玻璃體切割; 視網膜脫離者行玻切加環(huán)扎術; 4.藥物治療:活血化瘀中藥及改善微循環(huán)中西藥。

    用藥原則
      1.治療糖尿病(內分泌科負責); 2.由眼科專科根據眼底病變分次進行鐳射光凝治療; 3.增殖性病變、發(fā)生嚴重玻璃體出血而不能吸收者進行玻璃體切割; 4.活血化瘀、減少血管滲透性藥物,促進積血吸收。

    輔助檢查
      1.主要進行“A”項檢查; 2.如玻璃體出血,眼底看不清,可選“A”1,2及“B”。

    療效評價
      1.治愈:眼底出血滲出全部吸收,視力提高,熒光血管造影無新生血管形成。 2.好轉:眼底出血滲出大部分吸收,熒光血管造影新生血管減少。 3.未愈:眼底無變化。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7.633 second(s), 1587 queries, Memory 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