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生物名詞庫 » 生物與醫學 » 正文

    炎性假瘤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6-08-29

      炎性假瘤為一種特發的非特異性慢性增殖性炎癥,臨床表現類似腫瘤,但實質上是炎癥,故名炎性假瘤。本病較為常見,病因尚不清楚,目前多認為是一種免疫反應性疾病。本病可發生于任何年齡,40歲以上較為多見,男性多于女性,可單眼或雙眼發病,小部分患者可伴有身體其他部位同類病變。眼眶炎性假瘤可波及眼內各種軟組織,但可主要發生于某種結構,如眼蜂窩組織、眼外肌或淚腺。根據組織學改變,本病可分為淋巴細胞浸潤型、纖維增生型和混合型。臨床表現主要有眼痛、眼瞼和結膜紅腫、眼球突出、眼球運動障礙及視力下降等。用皮質類固醇等抗炎治療可使病情緩解,但易復發。

    臨床表現
      1.多數發病較急,發展較快,伴有眼痛、復視、視力減退;少數病人發病及發展緩慢; 2.眼瞼及結膜水腫、充血; 3.眼球突出,眼球運動受限; 4.眼眶可捫及表面不平或結節狀硬性腫物,可有觸痛; 5.視乳頭水腫或萎縮,視網膜靜脈擴張或炎性表現; 6.視力下降。

    診斷依據
      1.眼痛、眼瞼及結膜充血、水腫等炎癥表現; 2.眼球突出、眼球運動受限; 3.眼眶可捫及硬性腫物; 4.X-線片示眶內密度增高,但多無骨質破壞; 5.超聲探查:A超顯示不規則或殼狀低回聲區,B超顯示均勻稠密的團塊圖像; 6.CT掃描見形狀不規則、邊界不圓滑、不均質軟組織塊影或占據眶內一部分或全眶區的云霧狀高密度影; 7.皮質類固醇等抗炎治療有效。

    治療原則
      1.先用皮質類固醇等抗炎藥物治療,輔以抗生素; 2.皮質類固醇治療不佳或減量后復發,或長期應用皮質類固醇有全身并發癥者可考慮放射治療; 3.藥物及放射治療均效果不佳,或診斷難確定、眼球突出嚴重,可試行手術部分或全部切除,術后繼續用皮質類固醇治療。

    用藥原則
      1.診斷明確者,一般病例口服強的松、環磷酰胺,輔以抗生素及支持治療為主; 2.病情較重者,靜滴地塞米松,口服環磷酰酰胺及碘化鉀,輔以抗生素及支持治療; 3.藥物治療不佳者,可考慮放射治療; 4.藥物及放射治療效果均不佳者,可試行手術切除,術后用皮質類固醇等治療。

    輔助檢查
      1.病史明確,診斷性治療有效者檢查專案以“A”為主; 2.診斷性治療不顯效,與其他真性腫瘤鑒別有困難者,檢查專案可包括檢查框限“A”、“B”、“C”。

    療效評價
      1.治愈:癥狀及體征消退,假瘤消失。 2.好轉:癥狀及體征明顯減輕,假瘤縮小。 3.未愈:癥狀及體征無減輕,假瘤無縮小。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343 second(s), 19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