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生物名詞庫 » 生物與醫學 » 正文

    痤瘡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6-08-29

      痤瘡是一種毛囊皮脂腺單位的慢性炎癥,臨床表現為粉刺、丘疹、膿皰、結節、囊腫等損害,好發于顏面、胸背,多見于青年男女。多數認為與雄激素、皮脂腺和毛囊內微生物密切相關。此外,遺傳、飲食、胃腸功能、環境因素、化妝品及精神因素亦與發病有關。

    臨床表現
      1.損害呈多形性,最早典型皮損為位于毛囊口的粉刺,分白頭粉刺和黑頭粉刺兩種,在發展過程中可產生紅色丘疹、膿皰、結節、膿腫、囊腫及疤痕; 2.皮損好發顏面部,尤其是前額、頰部、頦部,其次為胸背和肩胛間節,對稱分布。

    診斷依據
      1.青春期男女多見; 2.皮損主要分布于面部、前胸和背部,為粉刺、丘疹、膿皰、結節、囊腫或疤痕等; 3.大多數患者在30歲以下逐漸痊愈。

    治療原則
      一、全身治療 1.抗生素類; 2.維甲酸類; 3.內分泌療法; 4.微量元素療法; 5.氨苯楓。 二、局部治療:目的為消炎、殺菌、去脂。 三、物理治療。

    用藥原則
      1.臨床表現以感染為主的應首選抗生素; 2.性激素類僅用于嚴重的病或對其他治療效果不好的患者,不能作為常規治療; 3.對于嚴重結節、囊腫性損害皮質類固醇激素可減輕其炎癥反應,因其本身也可引起痤瘡損害,當前多主張與女性激素或抗雄激素聯合應用,效果更好,或用氨苯楓治療。

    輔助檢查
      1.一般以檢查框限“A”為主?2.需查找病因或與某些疾病鑒別時,檢查專案可包括檢查框限“A”和“B”。

    療效評價
      1.治愈:皮疹消退,殘留色素沈著或疤痕; 2.好轉:皮疹大部分消退,偶有新皮疹出現; 3.未愈:皮疹無改善。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4.632 second(s), 883 queries, Memory 2.6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