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生物名詞庫 » 生物與醫學 » 正文

    脂溢性皮炎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6-08-29

      脂溢性皮炎系發生于皮脂溢出部位的一種慢性炎癥性皮膚病。典型損害為暗黃紅丘疹或斑片,邊緣清楚,表面被覆油膩性鱗屑或痂皮,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癢。病因不甚清楚,目前一些研究者認為本病是在皮脂溢出基礎上,皮膚表面正常菌群失調,卵圓形糠秕孢子菌生長增多所致。

    臨床表現
      1.典型皮損為邊緣清楚的暗黃紅色斑、斑片或斑丘疹,表面被覆油膩性鱗屑或痂皮。由于病變發生的部位不同,臨床表現略有差別; 2.皮疹好發于頭皮、眉部、眼瞼、鼻及兩旁、耳后、頸、前胸及上背部肩胛間區、腋窩、腹股溝、臍窩等皮脂腺分布較豐富部位; 3.自覺癥狀為不同程度的瘙癢; 4.嬰兒脂溢性皮炎常發生在生后第1個月,皮損多在頭皮、額部、眉間及雙頰部,為溢出性紅色斑片,上有黃痂。

    診斷依據
      1.好發于成年人及新生兒,典型皮損為邊緣清楚的暗黃紅色斑片或斑丘疹;上覆油膩性鱗屑或痂皮,分布對稱; 2.皮損好發于皮脂腺分布較豐富部位,如頭、面及皺襞處等; 3.病程慢性,伴不同程度的瘙癢。

    治療原則
      一、全身治療: 1.維生素B2、B6和復合維生素B等; 2.瘙癢劇烈時,可給鎮靜止癢劑等; 3.炎癥顯著或炎癥范圍較大時可短期給予皮質類固醇激素及抗生素。 二、局部治療:治療原則為去脂、消炎、殺菌、止癢。

    用藥原則
      1.一般選用維生素B族藥物。瘙癢劇烈時,可選擇1-2種按組胺類藥物; 2.類癥明顯或皮疹廣泛而其治療不能控制時可選用強的松口服; 3.同時選用適當的外用藥。

    輔助檢查
      1.一般不需要檢查,若考慮由卵圓形糠秕孢子菌引起時可選用真菌鏡檢以指導治療; 2.需要和銀屑病或紅斑性天皰瘡鑒別時,檢查專案可包括檢查專案“A”和“B”。

    療效評價
      1.治愈:自覺癥狀消失,皮疹消退; 2.好轉:自覺癥狀減輕,皮疹大部分消退; 3.未愈:自覺癥狀及皮疹均無改善。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4.247 second(s), 803 queries, Memory 2.4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