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生物名詞庫 » 生物與醫學 » 正文

    尖銳濕疣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6-08-29

      尖銳濕疣又名尖圭濕疣、性病疣、肛門生殖器疣,系由人類乳頭瘤病毒感染所致的生殖器、會陰和肛門部位的表皮瘤樣增生。與生殖器、肛門癌有關,加之亞臨床感染增多,易于復發,故引起人們的重視。 性濫交是本病流行的原因,但也可以通過非性接觸而發病。我國性病監測點報告,此病病例數僅次于淋病,占性病的第二位,20-40歲發病率最高。

    臨床表現
      潛伏期為1-12個月,平均3個月。 1.初起為淡紅色丘疹,漸次增大增多、融合,形成乳頭狀、菜花狀或雞冠狀增生物,根部可有蒂,因分泌物浸漬表面呈白色或污灰色,可有癢感、灼痛和惡臭。 2.肛門直腸、陰道、子宮頸等處尖銳濕疣有疼痛或性交痛和白帶增多。但約70%病人無任何癥狀; 3.少數病例過度增生,成為巨大尖銳濕疣,妊娠期尖銳濕疣生長快,可能與雌激素增高有關。 4.好發部位:男性在陰莖龜頭、冠狀溝、系帶;同性戀者可發生于肛門、直腸;女性好發于陰唇、陰蒂、宮頸、陰道和肛門。 5.尖銳濕疣并可并發生殖器癌:4.7-10.2%宮頸尖銳濕疣可發展成癌,有5%女性外陰癌是在尖銳濕疣基礎上發生的。

    診斷依據
      1.在生殖器、會陰、肛門部位檢查見有乳頭狀、菜花狀或雞冠狀增生物可作出初步診斷; 2.確診依靠病理檢查,鏡下示乳頭瘤樣增生,棘層上部和顆粒層空泡細胞及真皮乳頭內毛細血管增生; 3.需與二期梅毒扁平濕疣、陰莖珍珠樣丘疹、女陰假性濕疣和生殖癌相鑒別。

    治療原則
      1.治療以局部治療去除外生疣為主; 2.同時檢查有無其他性病,尤其是梅毒和淋病; 3.局部如有炎癥或其他感染應控制其炎癥或感染; 4.用藥物破壞或手術治療; 5.不應采用毒性大的藥物或留瘢痕的治療手段; 6.藥物治療:外科治療; (1)手術切除: (2)刮除,刮匙刮除,外涂40%氯醋酸。

    療效評價
      1.治愈:疣狀損害消失; 2.好轉:損害30%消失; 3.未愈:損害消退30%以下。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2.956 second(s), 531 queries, Memory 1.9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