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生物名詞庫 » 生物與醫(yī)學 » 正文

    麻風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06-08-29

      麻風是由麻風分支桿菌感染所引起的一種慢性傳染病,主要侵犯皮膚和周圍神經,嚴重者可累及深部組織和內臟器官。麻風雖然很少引起死亡,但可導致肢體殘廢和畸形,使患者喪失勞動力。 麻風病可發(fā)生在任何年齡,男女均可發(fā)病。此外,麻風既不胎傳,也不遺傳。患了麻風病,必須抓緊早期防治,本病目前有特效的治療藥物和方法,治愈率較高。

    臨床表現(xiàn)
      1.皮損:斑疹、斑塊、結節(jié)或浸潤、獅面,斑塊中間有“打洞區(qū)”; 2.神經損害:耳大、尺、腓神經粗大; 3.感覺障礙:溫度覺、觸覺、痛覺喪失; 4.細菌檢查陽性。

    診斷依據(jù)
      1.感覺障礙。 2.周圍神經粗大。 3.皮損或組織切片內,查到麻風桿菌。 4.病理組織學依據(jù)。

    治療原則
      1.積極防治,控制傳染; 2.早期、及時、足量、規(guī)則治療; 3.病原治療; 4.對癥治療,畸形需手術治療。

    用藥原則
      1.少菌型病例以口服氨苯楓+利福平為主; 2.多菌型病例以口服氨苯楓、利福平、氯苯酚秦聯(lián)合用藥療效佳; 3.麻風反應病例以醋酸溶液潑尼松為主,加強支援療法。

    輔助檢查
      1.對各類麻風早期檢查專案以檢查框限“A”為主; 2.對瘤型麻風伴有深部組織及內臟損害者與其他神經科疾患鑒別者,檢查專案可包括檢查框限“A”和“C”。

    療效評價
      1.治愈:癥狀和體征消失,皮損完全消退,連續(xù)一年內查菌四次陰性; 2.好轉:癥狀和體征改善,皮損消退75%以上,治療后第一次查菌陰性; 3.未愈:癥狀和體征無改善,皮損無變化。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356 second(s), 19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