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生物名詞庫 » 生物與醫學 » 正文

    牙髓病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6-08-28

      牙髓炎可分為急性、慢性、牙髓變性、牙髓壞死與壞疽。急性期,疼痛劇烈難忍,有“牙痛不算病,一痛就要命”的諺語。其特點是自發痛、陣發痛、夜間加重。到了晚期,可出現持續性跳痛、放散痛,可放散至耳顳部與偏頭痛相似。疾病發作患者坐臥不安,非到牙科治療不可。牙髓炎明顯影響病員的睡眠、工作和學習。其發病不分年齡、性別、種族、地點和時間,溫度、刺激,可激發牙痛發作或使疼痛加重。急性牙髓炎得到引流或治療后,可轉為慢性,病程可持續數月至數年,最后導致牙髓壞死。治療不徹底或機體抵抗力降低時,原來慢性又可以急性發作,或形成牙髓變性、壞死。

    臨床表現
      1.有自發痛,夜間加重。 2.陣發性加重,晚期有跳痛。 3.放散痛,放散到同側耳顳部。 4.不能定位:檢查時,患者不能準確指出牙位。 5.有齲壞,牙髓有活力。 6.有充填物,無叩痛。 7.對冷熱刺激、使疼痛加重或激發疼痛。 8.可有穿髓及牙髓息肉。 9.牙髓變性、壞死者,牙變色。 10.牙髓變性、壞死者,多無癥狀,與溫度刺激無關。 11.牙髓壞疽者,開髓時可聞臭味,牙髓無活力。 12.牙髓變性后,形成牙髓石,可因轉位引起疼痛,也可放散至頭面部,很似三叉神經痛。

    診斷依據
      1.牙有外傷和牙體手術史 2.可有齲洞。 3.自發痛、放散痛。 4.牙髓炎者疼痛不能定位。 5.慢性增生性牙髓炎可查見牙髓息肉。 6.牙髓變性及壞死者,有牙變色。 7.X線攝片顯示齲壞及髓或髓石及牙髓鈣化表現。

    治療原則
      1.牙髓炎早期可采取保存牙髓的治療方法,叫做活髓保存治療。 (1)間接蓋髓術。 (2)直接蓋髓術。 (3)活髓切斷術。 2.干髓術:指先用失活劑將牙髓失活,除去冠髓,用干髓劑保存失活的根髓,使其保持無菌呈乾尸狀態。最后根尖部形成牙骨質封閉根尖孔。此類牙齒,失去營養后脆弱易碎。 3.全部牙髓切除術--根管治療術。 4.塑化治療,用于牙髓變性、壞死、壞疽者。

    輔助檢查
      1.對于急性牙髓炎,興奮性升高,對溫度、化學檢查,相當敏感。檢查專案以檢查框限“A”為主; 2.牙髓炎可引起同側頭、面、顳部痛,應該與偏頭痛、三叉神經痛的放散性痛相鑒別; 3.牙髓炎疼痛不定位,給診斷帶來困難,臨床上往往會誤治、誤拔好牙。所以,治療前必須對同側上下頜可疑的牙,進行仔細、反復檢查、試驗。

    療效評價
      1.治愈: (1)治療后,至少1年內無自覺癥狀,充填物良好,無叩痛。X線攝片示根尖周正常。 (2)經間接蓋髓術者,應無冷、熱激發痛,牙髓活力存在。 (3)經活髓切斷術者,X線牙片顯示根管口牙髓斷面有鈣化物,無根管內吸收,牙根發育完全。 2.好轉:治療后,無主觀癥狀和客觀體征。X線攝片顯示牙周間隙增寬,有的骨硬板破損。 3.未愈:治療后,主觀癥狀消失,但客觀體征仍存在,根尖周病變存在,病程轉為慢性,有瘺管形成。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356 second(s), 19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