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生物名詞庫 » 生物與醫學 » 正文

    帕金森病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6-08-24

      震顫麻痹是發生于中年以上的腦部變性疾病,主要病變在大腦黑質和紋狀體。本病的臨床特征有震顫、肌強直、運動減少。 震顫麻痹好發于50-60歲之間,基本屬于中老年人的疾病,男多于女。本病的藥物治療是長期的,甚至需終生服藥。適當的藥物治療可在不同程度上減輕癥狀,減少并發癥而延長生命。

    臨床表現
      1.靜止性震顫:從一側手指開始,呈“搓藥丸樣”,震顫漸發展到四肢、下頜、舌、頸部。精神緊張時加重,睡眠及做動作時消失。 2.強直:全身肌肉張力增高,為鉛管樣或齒輪樣,面部表情呆板,瞬目減少呈“面具臉”,屈曲體態。 3.動作減少、緩慢、完成困難。 4.行走“慌張步態”,垂液、皮質腺分泌增多,大、小便困難。可有精神癥狀、癡呆等。

    診斷依據
      1.中年以上起病,典型的震顫、強直、動作減少。 2.排除因各種原因引起的繼發震顫麻痹。

    治療原則
      1.藥物治療; (1)抗膽堿能藥物; (2)多巴胺替代療法; (3)多巴胺受體激動劑; 2.手術治療。

    用藥原則
      1.早期輕型以口服抗膽堿能藥如苯海索(安坦)或金剛烷胺為主,無效或癥狀加重可改用或并用左旋多巴。 2.中期病人可服用美多巴或倍尼美。 3.晚期或重癥病人在(2)基礎上可加用受體激動劑如溴隱停等。 4.身體狀況好,以單側震顫為主,且非主側(右利手的左半身),及用藥治療無效,可考慮手術治療。

    輔助檢查
      1.對診斷明確者檢查基本上以檢查框限“A”為主。 2.對起病年齡較輕或診斷不明需與震顫麻痹綜合征(繼發性震顫麻痹)鑒別,檢查專案可包括檢查框限“A”、“B”、“C”。

    療效評價
      1.治愈:癥狀體征消失,生活自理,可恢復工作。 2.好轉:癥狀、體征改善。 3.未愈:癥狀、體征無變化。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696 second(s), 131 queries, Memory 1.1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