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生物名詞庫 » 生物與醫學 » 正文

    跟痛癥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6-08-24

      跟痛癥是由多種慢性疾患所致跟部蹠面(即腳后跟)疼痛,其與勞損和退化有密切關系,常見的病因有:(1)足跟纖維脂肪墊炎;(2)蹠筋膜炎;(3)跟骨骨刺。臨床表現主要為足跟蹠面疼痛、腫脹和壓痛,走路時加重。 本病多發生于中年以后的肥胖者,男性發生率高,一側或兩則同時發病。大多數為慢性起病,常同時有風濕或類風濕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等。本病主要以非手術療法為主,療效較佳。非手術治療無效者,則需行手術治療。

    臨床表現
      1.跟部局部疼痛、腫脹、走路時加重。 2.足跟底前內側壓痛。 3.有時有其他畸形,為平底足等。

    診斷依據
      1.多于中年以上發病,跟部蹠面痛,走路時加重。足跟底前內側壓痛。 2.跟骨側位X線片可能有骨刺。

    治療原則
      1.減少局部壓迫:可采用海綿跟墊、矯形鞋、石膏外固定。 2.局部理療或熱敷。 3.痛點封閉:用醋酸氫化考的松或強的松龍12.5—25mg加1%—2%普魯卡因0.5—2ml局部注射,每周一次,1—3次為一療程。 4.外敷活血通絡的中草藥。 5.消炎止痛類藥應用。 6.非手術治療無效者,可行手術治療:如骨刺切除、蹠腱膜附著處松解或脛后神經跟下支切斷術。

    用藥原則
      1.在門診治療者以局部封閉、理療和外敷活血通絡中草藥為主,可輔以消炎止痛藥。 2.經保守治療無效的頑固性疼痛者可行手術治療,術后需應用抗生素和支持,對癥治療,根據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抗生素。

    輔助檢查
      1.對在門診治療者檢查專案以檢查框限“A”中的一項或數項為主; 2.對需住院手術者,則檢查專案包括檢查框限“A”所有專案; 3.若需與跟部軟組織化膿性感染、早期跟骨骨髓炎或結核等鑒別者,檢查專案可包括檢查框限“A”、“B”或“C”。

    療效評價
      1.治愈:癥狀、體征消失,功能恢復。 2.好轉:癥狀、體征明顯改善。 3.未愈:癥狀、體征未改善。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6.095 second(s), 1219 queries, Memory 3.27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