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生物名詞庫 » 生物與醫學 » 正文

    腸梗阻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6-08-23

      不同病因引起腸內容物不能正常運行或通過發生障礙,稱為腸梗阻,為外科常見病,且迄今仍為病象復雜多變,易延誤診治,死亡率較高(10%)的外科急腹癥之一。 根據梗阻原因可分為:機械性腸梗阻;動力性腸梗阻;血運性腸梗阻。根據血運情況又分為:單純性腸梗阻和絞窄性腸梗阻。根據梗阻部位分為:高位性腸梗阻和低位元性腸梗阻。根據梗阻程度則分為:完全性腸梗阻和不完全性腸梗阻。


    臨床表現
      1.腹痛,為陣發性絞痛; 2.嘔吐,早期為反射性;晚期可為頻繁嘔吐,高位梗阻嘔吐早,低位者嘔吐遲; 3.腹脹,一般高位者不明顯;低位或麻痹性顯著且范圍廣; 4.肛門停止排便排氣,高位或梗阻早期仍可有排氣,有絞窄者可排粘液血便; 5.可見腸型及蠕動波,腸鳴音亢進伴氣過水聲,腹膜炎、壓痛及反跳痛為腸絞窄表現。


    診斷依據
      1.陣發性腹絞痛為早期或不全梗阻之表現;而持續性腹痛陣發性加重則為絞窄性梗阻早期特點。劇烈的持續性腹痛為梗阻晚期表現且可出現休克癥狀; 2.早期頻繁嘔吐多為高位梗阻,出現較明顯腹脹后才出現嘔吐多為低位梗阻; 3.停止肛門排氣、排便; 4.腹脹伴腸型、蠕動波、腸鳴音亢進和氣過水聲; 5.局限或廣泛腹部壓痛反跳痛或抽出血性腹液為腸絞窄或穿孔、腹膜炎表現; 6.腹平片中顯示明顯擴張腸管及氣液面; 7.明顯或嚴重的全身性脫水伴電解質及酸堿平衡紊亂。


    治療原則
      1.禁食 2.留置胃管、持續胃腸減壓 3.補充水、電解質和維生素 4.支持治療 5.抗生素的應用 6.中醫中藥 7.針炙 8.手術治療


    用藥原則
      1.一般情況尚好,無明顯腸絞窄休克者可一般應用,術前應用基本藥物+可選藥物。 2.腸絞窄、體克等嚴重癥狀者可加用升壓藥及鮮血或血漿以及白蛋白等特需藥物。 3.激素類藥物可用于中毒癥狀嚴重者。


    輔助檢查
      1.癥狀較典型者可選檢查框限“A”; 2.病變復雜,癥狀不典型難已明確診斷者可選“A”“B”“C”所有檢查專案。


    療效評價
      1.治愈:梗阻癥狀解除,腸道通暢,恢復排便排氣,進食無腹脹. 2.好轉:梗阻癥狀基本解除,但仍間發腹脹、消化不良癥狀,排便不正常。 3.未愈:癥狀未改善,病變腸段未切除,或腸廣泛壞死甚至死亡。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7.248 second(s), 1428 queries, Memory 3.6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