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生物名詞庫 » 生物與醫學 » 正文

    膈下膿腫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6-08-23

      膿液積聚于膈肌下,橫結腸及其系膜上方的間隙內,通稱為膈下膿腫,其常繼發于臟器穿孔、炎癥等腹膜炎的并發癥。患者發生膈下膿腫時,應及時治療,治療效果好。

    臨床表現
      1.腹膜炎或腹部手術后,病情曾一度好轉,數日后又出現馳張熱,伴寒戰出汗,脈快等感染中毒癥狀。 2.患側上腹部持續性鈍痛,伴肩部放射痛及呃逆。 3.局部壓痛和叩擊痛,相應部位肋間皮膚水腫。

    診斷依據
      1.腹膜炎或腹部手術后,病情一度好轉又出現馳張熱,上腹鈍痛放射至肩部。 2.病變局部皮膚水腫,壓痛及叩擊痛。 3.白血球增高,中性粒細胞增高。 4.X線檢查見患側膈升高,活動受限,或見膈下有液氣平面。 5.B超或CT可見膿腔。 6.診斷性穿刺抽到膿液。

    治療原則
      1.早期應用大劑量抗生素控制感染,加強支援療法,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及酸堿平衡。 2.膿腫形成后,根據膿腫的大小,部位選擇如下術式:經皮穿刺置管引流術;經前肋緣下部手術引流;經后腰部引流;經側胸部引流。

    用藥原則
      膈下雖有感染,但未形成膿腫者,給予抗生素控制感染,增加營養(含特需藥物),增強機體抵抗力抗生素的選擇以膿液的細菌培養及藥物敏感試驗的結果作依據,在培養未獲結果以前,應選擇廣譜抗生素,膈下感染以革蘭氏陰性桿菌為主,常選用慶大酶素,氨芐青酶素及頭孢菌素等抗生素,在治療中應注意合并應用抗厭氧菌的抗生素(滅滴靈)。膿腫一旦形成,原則上應手術切開排膿或穿刺置管引流,這是任何藥物治療代替不了的。

    輔助檢查
      1.對膈下有感染,但未形成膿腫者,檢查專案以檢查框限“A”為主; 2.膿腫已形成者檢查專案可包括檢查框限“A”和“B”。

    療效評價
      1.治愈:癥狀體征消失,膿腔消失。 2.好轉:癥狀體征消失,膿腔縮小。 3.未愈:癥狀體征未改善,膿腔無變化。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3.687 second(s), 676 queries, Memory 2.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