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蛇鰻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6-09-20

    鰻鱺目的1科,有49屬約230種,通稱蛇鰻。中國約有12屬30多種。

    蛇鰻體細長似蛇狀。吻尖,突出。口裂大,后端達眼下方或后方。眼小。前鼻孔位于上唇前部上方或吻端突出部分的腹面,呈短管或緣瓣;后鼻孔常位于眼下或眼后。舌附于口底,牙尖銳,錐形或顆粒狀,排列成帶或行。鰓孔側位或腹位。背、臀鰭不相連;胸鰭發達或否,退化或消失;無尾鰭,尾端尖禿。

    棲息于暖溫帶及熱帶海洋到近岸淺水區,個別種類進入河口及淡水中。穴居于泥沙底質的低潮區或近岸處,吞食蛭、蛤及其他底棲動物,有些成為蟶田養殖中的主要敵害。肉味美,可供食用,也可作釣捕鯊魚的餌料。

    中華須鰻伸長期最小體長91毫米,最大體長125.6毫米。伸長期體高而側扁,呈柳葉形;頭短而尖;唇齒發達,上下每側各具10~15枚,吻端的幾枚特別延長;鰓部透明可見,鰓絲呈半透明穗狀;鰓孔小呈橢圓形,心臟呈橘黃色,沿腸道背側具7個節狀突起,突起頂部具兩行色素點。收縮期最小可收縮至59.4毫米,此期體高開始縮小,體寬顯著增大,體形變粗呈圓筒形,頭部漸變低平,唇齒脫落但很緩慢;兩頜及犁骨齒開始出現,上唇邊緣開始長出乳突狀唇須;腸道背側節狀突,自后而前,開始漸變低平;色素點下沉,最后全部消失。由伸長后期變態至收縮后期形成仔魚,約需20~25天左右;同仔魚進入稚魚期約需20天左右。常見種類有產于東海和南海的尖吻蛇鰻、鱷形短體鰻及中華須鰻。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028 second(s), 18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