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biāo)識 上網(wǎng)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shè)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wǎng)服務(wù)號
     

    PCR擴增產(chǎn)物的電泳分析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06-06-28

    凝膠電泳分瓊脂糖電泳和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兩種.
    一、瓊脂糖凝膠電泳:瓊脂糖凝膠電泳是一種非常簡便、快速、最常用的分離純化和
    鑒定核酸的方法.瓊脂糖是從海藻中提取的一種線狀高聚物.根據(jù)瓊脂糖的溶解溫度,
    把瓊脂糖分為一般瓊脂糖和低熔點瓊脂糖.低熔點瓊脂糖熔點為62~65℃,溶解后在
    37℃下維持液體狀態(tài)約數(shù)小時,主要用于DNA片段的回收,質(zhì)粒與外源性DNA的快速連
    接等.

    (一)凝膠濃度:凝膠濃度的選擇依DNA分子的大小而定.

    瓊脂糖凝膠的濃度與DNA分離范圍

    瓊脂糖濃度(%) 線型DNA分子的分離范圍(Kb)
    0.3 560
    0.6 120
    0.7 0.810
    0.9 0.57
    1.2 0.96
    1.5 0.23
    12.0 0.12

    (二)電泳緩沖液

    核酸電泳緩沖液有三種,即Tris-硼酸(TBE)、Tris-乙酸(TAE)和Tris-磷酸(TPE).TBE
    與TPE緩沖容量高,DNA分離效果好,但TPE在DNA片段回收時含磷酸鹽濃度高,容易使
    DNA沉淀.TAE緩沖容量低,但價格較便宜,因而推薦選用TBE.緩沖液中的EDTA可螯合
    二價陽離子,從而抑制DNA酶的活性,防止PCR擴增產(chǎn)物降解.

    10XTBE緩沖液的配制

    Tris鹼,108克

    EDTA,9.3克

    硼酸,55克

    H2O至,1000ul

    (其PH應(yīng)為8.0~8.2)

    臨用時用水稀至0.5XTBE(20倍稀釋.

    (三)核酸電泳的指示劑與染色劑

    1.指示劑:核酸電泳常用的指示劑有溴酚蘭和二甲苯青及銀染色.溴酚蘭在堿性液體中
    呈紫蘭色,在0.6%、1%、1.4%和2%瓊脂糖凝膠電泳中,溴酚蘭的遷移率分別與1Kb、
    0.6Kb、0.2Kb和0.15Kb的雙鏈線性DNA片段大致相同.二甲苯青的水溶液呈蘭色,它在
    1%和1.4%瓊脂糖中電泳時,其遷移速率分別與2Kb和1.6Kb的雙鏈線性DNA大致相似.

    指示劑一般與蔗糖、甘油或聚蔗糖400組成載樣緩沖液.載樣緩沖液的作用有①增加樣
    品密度,使其比重增加,以確保DNA均勻沉入加樣孔內(nèi).②在電泳中形成肉眼可見的指
    示帶,可預(yù)測核酸電泳的速度和位置.③使樣品呈色,使加樣操作更方便.

    染色劑:核酸電泳后,需經(jīng)染色后才能顯現(xiàn)出帶型,最常用的是溴化乙錠染色法,其
    次是銀染色.

    溴化乙錠(ethidium bromide,EB)是一種熒光染料,EB分子可嵌入核酸雙鏈的堿基對
    之間,在紫外線激發(fā)下,發(fā)出紅色熒光.根據(jù)情況可在凝膠電泳液中加入終濃度為
    0.5ug/ml的EB,有時亦可在電泳后,將凝膠浸入該濃度的溶液中染色10~15min.瓊脂
    糖凝膠EB染色,肉眼可見核酸電泳帶,其DNA量一般>5ng,當(dāng)溴化乙錠太多,凝膠染
    色過深,核酸電泳帶看不清時,可將凝膠放入蒸餾水浸泡30min后再觀察.

    銀染色:銀染色液中的銀離子(Ag )可與核酸形成穩(wěn)定的復(fù)合物,然后用還原劑如甲醛
    使Ag 還原成銀顆粒,可把核酸電泳帶染色黑褐色.主要用于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染色.
    也用于瓊脂糖凝膠染色.其靈敏度比EB高200倍.但銀染色后,DNA不宜回收.

    (四)電泳

    1.電泳裝置:

    電泳裝置主要有電泳儀,電泳槽及灌膠模具等.

    2.電泳方法:

    (1)用蒸餾水將電泳槽和梳子沖洗干凈.放在水平桌面上,并架好梳子.

    (2)根據(jù)核酸分子量的大小配制不同濃度的瓊脂糖凝膠,一般200~400bp的DNA片段,
    可配制1.2~1.7%濃度的瓊脂糖用于電泳.

    3.配制0.5XTBE電泳緩沖液100ml于三角燒瓶中,稱取一定量的瓊脂糖粉放入后沸水鍋
    或微波爐內(nèi)加熱熔化.冷卻至60℃(需要時可加入溴乙錠),倒入電泳槽中,待凝固.

    4.向電泳槽中倒入0.5XTBE,其量以沒過膠面2mm為宜,小心移去梳子.如樣品孔內(nèi)有
    氣泡,應(yīng)設(shè)法除去.

    5.在DNA樣品中加入0.2體積的載樣緩沖液,混勻后,加入樣品孔內(nèi).

    6.接通電源,一般紅色為正極黑色為負(fù)極,切記DNA樣品由負(fù)極往正極泳動(靠近加樣
    孔的一端為負(fù)).電壓為1-5V/cm(長度以兩個電極之間的距離計算).

    7.根據(jù)指示劑泳動的位置,判斷是否終止電泳.一般200~400bp的PCR產(chǎn)物50V電壓,電泳20~40min即可.

    (3)溴化乙錠染色后,紫外儀上觀察電泳帶及其位置,并與核酸分子量標(biāo)準(zhǔn)比較被擴增產(chǎn)物的大小.


    二、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

    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適宜分離鑒定低分子量蛋白質(zhì)、小于1Kb的DNA片段和DNA序列分析.其裝載的樣品量大,回收DNA純度高.長度僅相差0.2%(即500bp中的1bp)的核苷酸分子即能分離.

    聚丙烯酰胺凝膠是由丙烯酰胺單體,在催化劑TEMED(N,N,N,N'一四甲基乙二胺)和過硫酸銨的作用下,丙烯酰胺聚合形成長鏈,聚丙烯酰胺鏈在交聯(lián)劑,N,N'一亞甲雙丙烯酰胺參與下,聚丙烯胺鏈與鏈之間交叉聯(lián)接而形成凝膠.

    聚丙烯酰胺凝膠孔徑的大小是由丙烯酰胺的濃度決定的,不同濃度丙烯酰胺和DNA的有效分離范圍見表2.

    丙烯酰胺(%) 有效分離范圍(bp) 溴酚蘭* 二甲苯青*
    3.5 1002000 100 460
    5.0 80500 65 260
    8.0 60400 45 160
    12.0 40200 30 70
    15.0 25150 15 60
    20.0 10100 12 45

    *表中給出的數(shù)字為與指示劑遷移率相等的雙鏈DNA分子所含堿基對數(shù)目(bp).

    (一)材料

    1.電泳儀器:電泳儀,垂直電泳槽及其附件.

    2.30%丙烯酰胺丙烯酰胺,29克N,N'一亞甲基雙丙烯酰胺,1克H2O,加至100ml裝于棕色瓶內(nèi),4℃可保存二個月.

    3.10%過硫酸銨過硫酰銨,1克加水至,10ml

    4℃可保存一周,-20℃可保存一個月.

    4.1XTBE電泳緩沖液

    5.TEMED(四甲基乙烯基二胺)

    (二)聚丙烯酰胺凝膠的制備與電泳:

    根據(jù)分離DNA片段的大小及需凝膠的容積,配制聚丙烯酰胺凝膠.

    1.按要求裝配好垂直電泳板,兩塊玻璃板的兩側(cè)及底部用1%的瓊脂糖封邊,防止封閉不嚴(yán)而使聚丙烯酰胺液漏出.

    2.將裝好的玻璃電泳板傾斜成45~60℃角.

    3.按表3配制所需%濃度凝膠的毫升數(shù).

    4.加入TEMED后,立即混勻,緩緩倒入兩玻璃板間的膠床中,直到液體接近溢出時為止.

    5.立即插入適當(dāng)?shù)氖嶙樱芮凶⒁夥乐故猃X下產(chǎn)生氣泡,用一有力的夾將梳子夾在一邊的玻璃板上,然后將玻璃板斜靠在物體上,使成10°角,可減少液體泄漏的機會.

    6.室溫聚合一小時后,將玻璃板插入電泳槽中,上緊,倒入0.1XTBE緩沖液.

    7.小心取出梳子,立即用緩沖液沖洗加樣孔,因為梳子取出后,梳子上吸附的及凝膠頂部未聚合的丙烯酰胺會流入加樣孔內(nèi)聚合,產(chǎn)生不規(guī)則的表面,將導(dǎo)致以后DNA電泳帶型不規(guī)則.

    8.將DNA樣品與適量的載樣緩沖液混勻后,加到樣品孔內(nèi),加樣時不要產(chǎn)生氣泡.

    9.接好電極,電壓為1-8V/cm,進行電泳.

    10.根據(jù)指示劑遷移位置來判定是否終止電泳.

    11.電泳畢,切斷電源,棄去電泳儀,取出膠床板,小心移去一塊玻璃板,讓凝膠吸附在另一塊玻璃板上.浸入含0.5ug/ml的溴化乙錠溶液中,15~30min后取出水洗紫外儀下觀察結(jié)果.

    12.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只能檢出>10ng以上量的DNA條帶.要求更高的靈敏度,可用銀染.

     
    [ 網(wǎng)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guān)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149 second(s), 19 queries, Memory 0.8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