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收藏本頁|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生物名詞庫 » 發育生物學 » 正文

    排卵(ovulation)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6-09-23

      成熟卵泡破裂并排出卵細胞的過程。不需交配刺激的排卵稱為自發性排卵。如無脊椎動物和低等脊椎動物的一年一度性排卵,時間大多在春末夏初。哺乳動物和人是周期性排卵。婦女約28天排卵一次,每次排卵1個,也有一次排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排卵時間通常是在月經周期的第14天左右,一般為兩側卵巢交替排卵,也有連續在一側排卵。卵細胞自卵巢排出后進入輸卵管,如在24小時內不受精,即開始變性。兔和水貂等必須經過交配刺激后才能排卵,稱刺激性排卵。排卵障礙是婦女患不孕癥的主要原因之一。以藥物及其他措施促使排卵,稱誘發排卵。

      排卵是一個有規律的、相當復雜的生殖生理過程,是形態、生理與生物化學特性綜合變化的結果。在排卵之前,移向卵巢表面的成熟卵泡高度增大并突出于卵巢表面,卵泡壁及卵巢壁均變得特別薄,卵泡液內的蛋白溶解酶、淀粉酶、膠原酶和透明質酸酶活性增加,使卵泡壁溶解崩潰而引起排卵。排卵后卵巢內的殘存卵泡細胞及卵泡膜內層細胞在黃體生成素的作用下轉變成黃體。排卵是受丘腦下部和垂體分泌的激素控制。丘腦下部產生的促性腺激素釋放激素,能促使垂體前葉分泌卵泡刺激素(FSH)和黃體生成素(LH)。FSHLH控制卵泡發育成熟、排卵及黃體形成等。準確判斷排卵時間,對不孕癥的治療和避孕的指導均十分重要。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018 second(s), 19 queries, Memory 0.88 M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