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生物名詞庫 » 遺傳學 » 正文

    自由組合法則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6-09-23

    自由組合法則又稱獨立分配法則,指形成包含兩對以上的相對性狀的雜種時,各對相對性狀之間各自獨立地發生自由組合。

    實驗用的一個親本子葉黃色而豆粒飽滿,另一個親本則子葉綠色而豆粒皺縮。由于子葉黃色對子葉綠色呈顯性,豆粒飽滿對豆粒皺縮呈顯性,所以分別用YY和yy代表子葉黃色和綠色,RR和rr代表豆粒飽滿和皺縮。因此,實驗用的親本植株分別是YYRR和yyrr。每種親本各自只產生一種生殖細胞,即YR和yr。雜交后得到的F,應為YyRr,表現為黃色子葉和豆粒飽滿。

    F1白花授粉時,產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種類型,即YR、Yr、yR和yr。生成的數目之比應是1:1:1:1。F2植株的性狀YYRR和yyrr同原來的親本相同,稱為親組合;其余的是不同于親本的組合,稱為重組合(Recombination)。從重組合中可以看到,決定不同性狀的相對遺傳因子中的每一個,在遺傳傳遞時都是各自獨立分配和自由組合的。例如,y可以同R組合,也可以同r組合。

    從子葉顏色和豆粒形態這兩個性狀來看,根據顯隱性法則,F2中,黃色子葉和豆粒飽滿、黃色子葉和豆粒皺縮、綠色子葉和豆粒飽滿以及綠色子葉和豆粒皺縮在數目上的比例應是9:3:3:1。如果按一對相對性狀來分析,則黃色子葉和綠色子葉之比為12:4二3:1;豆粒飽滿和豆粒皺縮之比也是12:4=3:1。這同一對相對性狀的分離法則是完全符合的。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198 second(s), 20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