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生物名詞庫 » 遺傳學 » 正文

    C值悖理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6-09-23
        生物體的單倍體基因組所含DNA總量稱為C值。每種生物各有其特定的C值,不同物種的c值之間有很大差別。能營獨立生活的最小的生物——枝原體(Mycoplasma)的C值不106bp,一些植物和兩棲類動物的C值則可多達1011bp,相差10萬倍。在一些低等生物中,當進化增加了生物體的復雜性時,基因組也相應地增大。入蠕蟲的C值大于霉菌、藻類、真菌、細菌和支原體。可是,在其他生物中則看不到這種規律。顯花植物和兩棲類動物的基因組最大,軟骨魚、硬骨魚甚至昆蟲和軟體動物的基因組都大于包括人類在內的哺乳動物的基因組。爬行類和棘皮動物的基因組大小同哺乳動物幾乎相等。
    因此,從總體上說,生物基因組的大小同生物在進化上所處地位的高低無關,這種現象稱為C值悖理(C—Value paradox)。在同一類生物中,不同種的基因組大小也有很大差別。比如,兩棲類生物中最小的基因組不足109bp,最大的則達1011bp,又如昆蟲中的家蠅基因組比果蠅基因組大6倍左右。如果把每一類生物中的最小基因組作比較,其結果見圖5—2。由此可以看出,每類生物的最小基因組的大小基本上對應于生物在進化上所處地位的高低;進化地位高、形態結構復雜程度高的一類生物,其最小的基因組也較大。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141 second(s), 19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