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生物名詞庫 » 生命科學總論 » 正文

    吡哆醇pyridoxine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6-08-30

      C8H11O3N,是具有維生素B6作用的物質之一,亦稱為抗皮炎素或維生素B6adermin)。由AvonSzent-Gyrgyi所發現(1935),而市場彰芳、R. J Kuhn等曾從米糠、小麥胚、酵母、肝臟和蜜糖中分離提。1938)后由SAHarrisKuhn等進行合成(1939)。在PH7的磷酸緩沖液中,在220、254、325納米處具有吸收帶。與吡哆醛和吡哆胺一樣,具有作為微生物生長因子的活性。在生物體內容易變成作為輔酶的吡哆醛-5-磷酸。B6與蛋白質代謝的關系密切。缺上B6的動物,蛋白質轉變為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將受到阻抑。鼠缺乏B6則生長停止,尾部、鼻、眼瞼等可發生皮炎和端部疼痛癥(acrodyna)。人類雖不易發生缺乏癥,但若給于維生素頡頏物質,而鼻、口和眼的周圍將會出現皮炎。此外缺乏B6還會引起各種臟器的動脈硬化癥。由于B6在中樞神經系統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所以兒童缺乏B6會引起痙攣,但給予B6便可很快恢復、B6對紅血球的血紅蛋白的合成也是必需的,所以缺之B6會發生貧血。可以通過啤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的增殖進行生物鑒定。人對B6的需要量還不太清楚,根據動物試驗推測,每人每天為3-4毫克。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393 second(s), 19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