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收藏本頁|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生物名詞庫 » 生命科學總論 » 正文

    吐水 guttation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6-08-16
      也稱滴泌現象。根吸收的水大部分是以水蒸氣而被蒸騰,但也有從特別的吐水組織(水孔、吐水組織,排水毛)以水滴的形式排出的,這種現象稱為吐水。在陸地高等植物中可以廣泛地看到。在陸地菌類中也能看到。吐水是由根壓引起的,如根壓增高,水便從水孔中壓出。所以吐水的水勢為0時,則是細胞停止吸水的起點。在夜間都可發生,而白天則不能發生。事先經過日曬之后,夜間在抑制蒸騰與促進吸水的條件下,很容易發生吐水現象。青芋葉的吐水特別旺盛,在條件適宜的情況下,一分鐘能連續滴落150滴左右。這種水液中灰分很少,有機質大多只達到痕跡程度,但從排水毛排出的水液中,則含有較多的無機物和有機物,在細胞表面的水液,因蒸發、濃縮也有誘發細胞內的水分滲透出來的傾向。已知吐水液中含有很多無機鹽類,尤其是鹽生植物,其鹽類是以碳酸鈣為主,以及其他一些鈉鹽和硅鹽。這些植物的吐水腺有時也稱為鈣腺或鹽腺。吐水腺也可以看作是與花外蜜腺、花內蜜腺或食蟲植物消化腺似的生理功能器官。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855 second(s), 19 queries, Memory 0.88 M
    51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