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生物名詞庫 » 生命科學總論 » 正文

    形態形成潛勢 morphogenetic potential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6-08-14
      形態形成潛勢 morphogenetic potential ADalcqJPasteels1937)對動物早期發生所提出的概念,把胚區的形態形成運動、分化、誘導能力等重要發生現象給以量的規定,其值在胚內具有空間的梯度,對具有一定閾值以上的潛勢的胚區,表示為特定的發生過程,試圖根據單一的潛勢量的變化來說明各種有質的差別的發生過程。另一方面他們為了說明誘導現象,認為有從細胞過渡到細胞的稱為組織者的假定物質,有時是根據組織者的濃度來規定潛勢。他們還進一步認為,形態形成的潛勢是規定于發生開始存在于卵表層的稱為C因子的場區與存在于卵內的稱為V因子梯度間所發生的反應。山田常雄(1949)提出,認為不同質的潛勢的組合效果使發生部位具有差異。也就是在胚胎的各區域應當有規定將來發生趨向的某種機能(活動狀態),現在認為它是沿著發生軸而有所不同,稱其量的表現為與軸相關的形態形成潛勢。如果有兩個以上的發生軸,那么相應地潛勢的內容也將不同。這種潛勢可隨時間而變動,其變動影響著發生現象。于是胚胎各區域的發生可由這種潛勢的時間曲線組合來規定。山田主要是基于兩棲類的實驗,而提出了與頭尾軸有關的頭尾潛勢(Pcc)梯度和與背腹軸有關的背腹潛勢(Pdv)梯度的假想的并列潛勢論,想借此以統一解釋胚胎各區域的發生動態。形態形成潛勢無論是胚區內的條件或者來自胚區外的作用都可使之改變。把來自胚區外的而使潛勢值起變化的作用稱為規定能力(mediat-or),規定能力同樣也區別頭尾規定能力(Mcc)和背腹規定能力(Mdr)。又組織者之類的東西認為在多數情況下可以改變背腹潛勢的值,而帶來背部化。另外也認為頭尾潛勢在形態形成運動上具有重要的關系。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1.969 second(s), 691 queries, Memory 2.2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