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生物名詞庫 » 生命科學總論 » 正文

    沃勒變性 Wallerian degeneration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6-08-12
      切斷神經纖維后,在與神經細胞失去聯系的一側(末梢側)神經纖維,在幾天內所發生的變性。是英國生理學家沃勒(AVWaller 18161870)所研究的現象,但細胞側的纖維部分則沒有多大變化,稱此為沃勒(變性)定律。變性是互末梢側纖維的全長而同時發生的,從神經纖維鞘的肥大和髓鞘的斷離開始,以至軸索的崩壞、消失。切斷末梢神經時,變性常常是下行性(descending),與此相反,在脊髓神經節的近中位切斷脊髓后根,變性則成為上行性(ascending)。由人為切斷或病理變化所引起的沃勒變性的蹤跡,作為中樞和末梢兩種神經系統內傳導通路的研究方法是有用的,這種方法稱為變性法(de-generation method)。另一方面,在切斷了纖維的神經細胞中,發現常伴隨有尼氏(Nissl)小體的溶解和其它變性,此稱為逆行性變性(retrogradedegeneration)。有時也引起神經細胞的萎縮、消失,以至纖維的消失,如果一旦神經細胞恢復,而消失部分的再生將從纖維切端開始,其功能可在幾個月內恢復。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396 second(s), 15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