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生物名詞庫 » 生命科學總論 » 正文

    北京人(Peking Man,Homo erectus pekinensis)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6-08-11
        中國華北地區更新世后期的古人類化石。1921年和1923年先后在中國北京房山周口店村龍骨山發現兩顆人屬(Homo)牙齒;1927年又發現一顆人屬的左下臼齒.經當時北京協和醫學院解剖科主任,加拿大籍解剖學家步達生(Davidson Black)研究后定名為“北京中國猿人”(Sinanthropus pekinensis)。第一個頭蓋骨于1929年12月2日下午由我國古生物學家裴文中在“周口店第一地點”發現。1927~1937年共發掘出較完整的頭蓋骨5個,頭骨碎片9塊,面骨碎片6塊,下頜骨11個,牙齒147顆,股骨干7段,肱骨干2段,左鎖骨的內側半段,以及右月骨1塊,并伴有大量動物化石和各種石器,改名北京直立人(Homo erectus pekinenss)。這些珍貴化石,于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后,全部在幾個美國人手中丟失,至今下落不明。1949年以來,又陸續發現了不少北京人的化石,到今已有涉及40多個不同性別和年齡個體的骨骼化石。“北京人”的頭骨前額低平,最寬處在左右耳孔的稍上方,眉嵴突出,且左右相連。顱骨正中有矢狀脊,后部有發達的枕外隆起,腦量平均1088毫升(根據5個成年人頭骨計算)。牙齒粗壯,吻部前伸而無頦。四肢骨接近現代人,已善于直立行走。成年人身高近160厘米,生活在70萬年前至20萬年前。他們群居在洞穴中,以狩獵為生。伴生動物有洞熊、扁角大角鹿、竹鼠、碩獼猴、德氏水牛等。洞內有灰燼層,層內有燒過的石頭,骨頭和樸樹籽等,表明他們已能用火。洞內發現的石器表明,北京人已能打制不同類型的石器,作為向自然作斗爭的工具。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435 second(s), 19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