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中草藥實用技術專題 » 正文

    薏苡種植技術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6-07-26
            薏苡是常見的中藥材,以種仁入藥,具有利水滲濕、清熱排膿、健脾止渴等功能。
      1.選種與處理。選分蘗多,結實密,成熟期一致的豐產單株作開株。等種子成熟時,采收留種,要求種粒飽滿而有光澤。為促進種子萌發和預防黑穗病,可用5%的石灰水或1:1:100波爾多液浸種24~48小時,取出用清水沖洗至無黑水為止,即可播種。
      2.播種。早熟種在3月上、中旬,中熟種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晚熟種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宜早不宜遲。過遲播種,秋后果實不能成熟,影響產量。播種可用直播和育苗移栽。
      3.選地與整地。選擇向陽、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黑殼薏苡宜種植在海拔800米~1000米地區,產量高,籽粒飽滿,出米率也高。在低海拔地區,宜種植矮稈品種,分杈多,結籽密,成熟期一致,產量高。薏苡易患黑穗病,不宜連作,也不宜與禾本科作物輪作,最好與豆類、棉花、蔓類作物輪作。施足基肥,每667平方米施入廄肥或土雜肥3000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深翻入土。耙細整平作寬2米的高畦,開挖深20厘米、寬30厘米的排水溝,以利灌排水。
      4.田間管理⑴間苗補苗。苗高5~10厘米,長出3~4片真葉時間苗、補苗,每穴留壯苗2~3株。條播育苗時,當幼苗長出2~3片真葉后第一次間苗,株距3~6厘米。長出5~6片真葉時,按株距12~15厘米定苗,缺棵要及時補苗。⑵中耕除草。苗高5~10厘米時,第一次中耕除草。要澆中耕,除凈雜草,以促進分蘗。第二次在苗高15~20厘米時進行第三次在苗高30厘米時,結合追肥、培土以促根生長,防止倒伏。⑶追肥。苗高5~10厘米時,結合中耕第一次追肥,每667平方米施糞水1000公斤,或硫酸銨15公斤,以促分蘗。第二次在苗高30厘米或孕穗期進行,每667平方米施過鈣20公斤,有利孕穗。第三次在開花前,用1%磷酸二氫鉀溶液噴施葉面,促進開花結實,提高產量。⑷排灌。苗期、拔節、抽穗、開花和灌漿期均要有足夠水分,若干旱,傍晚及時澆水,抽穗前后,務必澆透水。雨天要疏溝排水。⑸摘腳葉。拔節停止后,摘除第一分枝以下的腳葉的無益分蘗,促使莖稈粗壯,防止植株倒伏。⑹人工輔助授粉。薏苡為雌雄并穗同株植物,以風為媒傳粉。在花期每隔3~4天,可振動植株上部,使花粉飛揚,以提高結實率,增加產量。
      5.病蟲害防治。病害主要有黑穗病、葉枯病,蟲害主要有玉米螟和粘蟲。均應及時防治。
      6.采收期。早熟種7~8月初,中熟種8月下旬至9月中旬;晚熟種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當葉呈枯黃色,果實呈黃褐色,種子八成熟時即可收割。采收過早,空殼多、產量低;過遲,籽粒易脫落。脫粒后曬干,用碾米機碾去外殼和皮,篩凈,曬干即可貯藏。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169 second(s), 339 queries, Memory 1.6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