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wǎng)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wǎng)服務號
     

    黃荊盆景制作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06-08-02

    黃荊盆景制作
                

      (一)植物學知識
      屬馬鞭草科,黃荊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枝條四棱形。掌狀復葉對生,小葉通常5枚,間或3枚,近全緣,葉背粉白色,密被絨毛。聚傘花序排成圓錐花序狀,頂生,花萼鐘狀,5齒裂;花冠淡紫色,端5裂,2唇形。核果近球形。花期7~8月,果熟期10月。
      變種:牡荊(var.cannabifolia Hand.-Mazz.)小葉邊緣有粗鋸齒,兩面綠色,僅葉脈有短毛。
      黃荊產(chǎn)于黃河流域及長江以南各省區(qū),多生于低山丘陵林緣路旁。
      喜光,對土壤要求不嚴,中性土、鈣質(zhì)土及微酸性土均能適應,耐干旱、瘠薄,適應性頗強。
      (二)取材與培育措施
      人工繁殖:黃荊可采用播種、分株、壓條等法繁殖,但由于人工繁殖的黃荊樹苗,根莖不粗,且葉大枝疏,形態(tài)不好,故一般不適宜于制作盆景之用。目前黃荊盆景材料都選自山野采掘的老根樁,經(jīng)過培育加工而成。
      山野采掘:黃荊在低山丘陵溝旁林緣多有生長,可選取經(jīng)多年砍伐萌生、姿態(tài)蒼老虬曲、富于野趣的老樁,于春季2~3月掘取,注意保護根系,截去過長的主根,并根據(jù)造型的需要,修剪枝干。修剪后的樹樁,及時下地栽培,進行"養(yǎng)胚"。平時注意養(yǎng)護管理,樹干覆以苔蘚,天旱時每天澆水,保持土壤濕潤。待樹樁根系生長恢復,枝葉萌生茂盛時,一般1~2年后,即可上盆造型。掘挖野生老樁,培育易活,萌生力強,也可采用快速成型法進行培育,當年即可上盆觀賞。其做法是:初春挖回的黃荊樹樁,先進行修剪,保留主要枝干,其余全部剪去,直接栽入瓦缽中培植,進行遮蔭、噴水、保濕管理。萌芽后減少噴水,中午前后庇蔭,待新枝長至半木質(zhì)化時進行一次強修剪,枝條截短至1~4厘米長,即樹樁第一個芽枝分叉點。強修剪后生長恢復,約在6月中下旬,可帶土換入觀賞盆中,再進行一次造型修剪。此后每隔2~3天摘心一次,并每周施一次稀薄腐熟餅肥水,促其萌發(fā)新枝葉。通過多次摘心處理,枝條越發(fā)越密,葉片逐漸變小,當年即可初步成型。
      (三)上盆過程
      選盆:黃荊樁景一般宜用紫砂陶盆,也可用較美觀的釉陶盆。盆的形狀可根據(jù)樹形而定,以長方盆最為常見。盆色可選較深的朱砂紫或墨綠為佳。
      用土:黃荊適應性強,不擇土壤。盆栽培養(yǎng)土以疏松肥沃、透氣性和透水性好的田園熟土為佳,最好再摻拌適量的礱糠灰和沙土,才有利于根系生長發(fā)育,樁景葉茂枝繁,提高其觀賞效果。
      栽種:通常在春季2~3月萌芽前栽種。栽時先剪去過長的主根,多留側(cè)根和須根,壅以肥沃疏松土壤,盆底墊空,以利排水。
      (四)整姿技術
      加工:黃荊加工造型宜用粗扎細剪法,因材取形,主要枝干攀扎取彎,小枝葉則細加修剪。為使主干與側(cè)枝比例協(xié)調(diào),采掘的黃荊老樁可適當進行雕鑿加工,盡量不留人工痕跡。攀扎以金屬絲為佳,可以運用自如。
      樹形:黃荊盆景宜制成曲干式、枯峰式、臨水式、斜干式及懸崖式等形式。枝葉可修剪成饅頭狀圓片、使其樹形更顯得純樸渾厚。我國北方諸省常以黃荊為主要盆景樹種。

     
    [ 網(wǎng)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380 second(s), 18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