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佳釀專題 » 正文

    啤酒中二甲基硫化物的形成機理及其控制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6-07-01
    啤酒中二甲基硫化物的形成機理及其控制

    二甲基硫(DMS)在啤酒中含量若超過100 μg/L,會導致啤酒的風味特別差。已知其有兩種前驅物質SMM和DMSO。DMS在焙焦過程中被氧化產生DMSO;制麥中,浸麥度、發芽率溫度越高,綠麥芽的含水量越大,SMM的生成量越大。糖化過程中SMM水解產生DMS;煮沸時間長,DMS前驅體的分解越徹底,蒸發強度高有利于DMS的大量揮發。發酵過程中,DMS可由活性SMM水解產生;酵母也可還原DMSO形成DMS。啤酒生產中DMS的控制:①選擇蛋白質含量9 %~11 %的大麥。②麥芽干燥初期低溫大風量排潮。③加大輔料比至35 %~40 %。④糖化時調pH5.2~5.6。⑤控制蛋白質休止強度。⑥控制適宜的發酵條件。⑦篩選酵母菌種。⑧嚴格工藝衛生工作。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Processed in 0.020 second(s), 18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