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羊水細胞染色體標本的制備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6-07-08
    一、原理
    人的羊水細胞能長成單層并可連續進行傳代培養,但它們的一些特征與一般成纖維細胞不同。在羊水中存在著各種不同類型的胎兒細胞,依據其外形和生長特征可區分為以下三類:上皮細胞(E)、成纖維細胞(F)和羊水細胞(AF)。E細胞在胰酶消化的連續培養中不再生長,所以在培養過程中的生長期最短。AF細胞在再培養中一開始就長得很好,染色體分析大多用這類細胞。F細胞在再培養中潛在的生長期最長,在較老的羊水培養物中占優勢。通常在培養后3—4天(可能更早些)即出現E細胞的集落,它們不適合再培養作染色體分析。大約在第7天出現的AF細胞可被用于染色體制備。如果在培養后第10天還未見長出新的細胞,就應考慮第二次羊膜穿刺。
    二、用品和試劑
    滅菌刻度離心管,0.25%胰蛋白酶,生長培養基(成分:RPMI-1640 80%,滅活小牛血清20%),其余同外周血染色體制備。
    三、操作步驟
    1.10—20ml無菌羊水,1000—1500rpm離心10分鐘,吸去上清,保留1ml羊水和沉降的細胞。
    2.用吸管使之懸浮,并吸至25ml細胞培養瓶中,每瓶含約0.3—0.5ml細胞懸液,再向其加入3ml生長培養基。
    3.搖勻后37℃靜止培養5—7天(不要挪動,以免影響細胞貼壁)。
    4.倒置顯微鏡觀察,可見部分細胞貼壁生長并形成細胞小島,此時可以換液。
    5.常規細胞培養至第9—11天即可收獲細胞。
    6.終止培養前4小時加秋水仙堿,使終濃度為0.1微克/毫升。
    7.培養結束用1ml胰蛋白酶液消化5分鐘,終止消化,并轉移至10ml離心管中,1000rpm離心10分鐘,收集細胞。
    8.常規制備染色體,步驟同外周血染色體制備。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015 second(s), 19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