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酒文化 » 正文

    酒的品評——評酒方法事例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7-03-08
      1、白酒品評法

      白酒品評的正確程序是先觀色,其次聞香,再嘗滋味,然后綜合色、香、味的特點判斷酒的風格,即酒的典型性。

      對白酒的嗅聞方法是:

      將酒杯舉起,置酒杯于鼻下二寸處,頭略低,輕嗅其氣味。最初不要搖杯,聞酒的香氣揮發情況;然后搖杯聞強的香氣。凡是香氣協調,有愉快感,主體香突出,無其它邪雜氣味,溢香性又好,一倒出就香氣四溢,芳香撲鼻的,說明酒中的香氣物質較多。屬于噴香性好,一入口,香氣就充滿口腔,大有沖噴之勢的,說明酒中含有低沸點的香氣物質較多;屬于留香性好,咽下后,口中應該仍留有余香,酒后作嗝時,還有一種令人舒適的特殊香氣噴出的,說明酒中的高沸點酯類較多。所謂的余香悠長,首先應鑒別酒的香型,檢查芳香氣味的濃郁程度,繼而將杯接近鼻孔,進一步聞,分析其芳香氣的細膩性,是否純正,是否有其它邪雜氣。在聞的時候,要先呼氣,后再對酒吸氣,不能對酒呼氣。一杯酒最多聞三次就應該有準確記錄。最好用右手端杯,左手煽風繼續聞。聞完一杯,稍微休息片刻,再聞另一杯。

      為了鑒別酒中的特殊香氣,可采取以下三種方法

      (1)用一小塊過濾紙,吸入適量酒液,放在鼻孔處細聞,然后將過濾紙旋轉半個小時左右,繼續聞其香,確定放香的時間和大小。

      (2)在手心中滴入一定數量的酒,握緊手與鼻接近,從大拇指和食指間形成的空隙處,嗅聞它的香氣,以此驗證香氣是否正確。

      (3)將少許酒置于手背上,借用體溫,使酒樣揮發,嗅聞其香氣,判斷酒香的真偽、留香長短和好壞。

      對酒的口嘗方法:

      將酒杯送到嘴邊,將酒含在口中,大約為4至10毫升,每次含入口中的酒數量,必須保持一致性。先從香味淡的開始嘗,由淡而濃,再由濃而淡,反復多次。將暴香味或異香味的酒留到最后嘗,防止味覺器官受干擾。將酒沾滿口腔,然后吐出或咽下。用舌頭抵住前頷,將酒氣隨呼吸從鼻孔排出,以檢查酒性是否刺鼻。在用舌頭品嘗酒的滋味時,要分析嘴里酒的各種味道變化情況,最初甜味,次后酸味和咸味,再后是苦味、澀味。舌面要在口腔中移動,以領略澀味程度。酒液進口應柔和爽口,帶甜、酸,無異味,飲后要有余香味,要注意余味時間有多長。酒留在口腔中的時間約10秒鐘。用茶水漱口。在初嘗以后則可適當加大入口量,以鑒定酒的回味長短、尾味是否干凈,是回甜還是后苦。并鑒定有無刺激喉嚨等不愉快的感覺。應根據兩次嘗味后形成的綜合印象來判斷優劣,寫下評語。

      對風格的評價:

      酒的風格,即酒的典型性。各類型酒都應該有自己獨特的風格。1979年第三屆全國評酒會將白酒劃分為醬香型、濃香型、清香型、小曲米香型和其他香型五種主要香型。典型性是品評必不可少的一個項目。對多種酒進行品評時,常常是將屬于不同類型的酒分別編組品評,以便比較。判斷某一種酒是否具有應有典型風格并準確給分,首先必須掌握本類酒的特點和要求,并對所評酒的色、香、味有一個綜合的確切的認識,通過思考,對比和判斷,才能確定。

      為了對各個酒的優劣、名次作出公正的評價,除了寫出評語之外,常常采用評分法。目前我國白酒評分制有100分制、40分制和20分制。

      2、黃酒品評法:

      黃酒品評時基本上也分色、香、味、體(即風格)四個方面。

      色:
      通過視覺對酒色進行評價,黃酒的顏色占10%的影響程度。好的黃酒必須是色正(橙黃、橙紅、黃褐、紅褐),透明清亮有光澤。黃酒的色度是由于各種原因增加的:

      (1)黃酒中混入鐵離子則色澤加深。

      (2)黃酒經日光照射而著色,是酒中所含的酷氨酸或色氨酸受光能作用而被氧化,呈赤褐色色素反應。

      (3)黃酒中氨基酸與糖作用生成氨基糖,而使色度增加,并且此反應的速度與溫度、時間成正比。

      (4)外加著色劑,如在酒中加入紅曲、焦糖色等而使酒的色度增加。

      香:
      黃酒的香在品評中一般占25%的影響程度。好的黃酒,有一股強烈而優美的特殊芳香。構成黃酒香氣的主要成分有醛類、酮類、氨基酸類、酯類、高級醇類等。

      味:
      黃酒的味在品評中占有50%的比重。黃酒的基本口味有甜、酸、辛、苦、澀等。黃酒應在優美香氣的前提下,具有糖、酒、酸調和的基本口味。如果突出了某種口味,就會使酒出現過甜、過酸或有苦辣等感覺,影響酒的質量。一般好的黃酒必須是香味幽郁,質純可口,尤其是糖的甘甜,酒的醇香,酸的鮮美,曲的苦辛配合和諧,余味綿長。

      體:
      體,即風格,是指黃酒組成的整體,它全面反映酒中所含基本物質(乙醇、水、糖)和香味物質(醇、酸、酯、醛等)。由于黃酒生產過程中,原料、曲和工藝條件等不同,酒中組成物質的種類和含量也隨著不同,因而可形成黃酒的各種不同特點的酒體。在評酒中黃酒的酒體占15%的影響程度。

      感觀鑒定時,由于黃酒的組成物質必然通過色、香、味三方面反映出來,所以必須通過觀察酒色、聞酒香、嘗酒味之后,才綜合三個方面的印象,加以抽象的判斷其酒體。現行黃酒品評一般采用100分制。

      3、葡萄酒、果酒品評法

      (1)干白葡萄酒

      色:麥稈黃色、透明、澄清、晶亮。
      香:有新鮮怡悅的葡萄果香(品種香),兼有優美的酒香。果香和諧、細致,令人清心愉快,不能有醋的酸氣味感。
      味;完整和諧、輕快爽口、舒適潔凈。不應有重橡木桶味,不應有異雜味。
      典型:慶有清新、爽、利、愉、雅感,具有本類酒應有的風格。

      (2)甜白葡萄酒

      色:麥稈黃色、透明、澄清、晶亮。
      香:有新鮮怡悅的葡萄果香(品種香),有優美的酒香,果香和酒香配合和諧、細致、輕快,不應有醋的酸氣感。
      味:甘綿適潤,完整和諧,輕快爽口,舒適潔凈。不應有橡木桶味及異雜味。
      典型:應有清新、爽、甘、愉、雅感。具有本類型酒應有的風格。

      (3)干紅葡萄酒

      色:近似紅寶石色或本品種的顏色,不應有棕褐色,透明、澄清、晶亮。
      香:有新鮮怡悅的葡萄果香及優美的酒香,香氣諧調、馥郁、舒暢、不應有醋氣感。
      味:酸、澀、利、甘、和諧、完美、豐滿、醇厚、爽利、濃洌幽香。不應有氧化感及重橡木桶味感,不應有異雜味。
      典型:應有清、爽、馥、愉、醇、幽的味感及本品種的獨特風格。

      (4)甜紅葡萄酒(包括山葡萄酒)

      色:紅寶石色,可微帶棕色或本品種的正色,透明、澄清、晶亮。
      香:有怡悅的果香及優美的酒香,香氣諧調、馥郁、舒暢,不應有醋氣感及焦糖氣味。
      味:酸、澀、甘、甜、和諧、完美、豐滿、醇厚爽利,濃洌香馥,爽而不薄,醇而不烈,甜而不膩,馥而不艷。不應有氧化感及過重的橡木桶味,不應有異雜味。
      典型:應有爽、馥、酸、甜感,和諧統一,具有本品種的特殊風格。

      (5)香檳酒

      色:鮮明、協調、光澤。
      透明:澄清、澈亮、無沉淀、無浮游物、無失光現象。
      音響:清脆、響亮。
      香:果香、酒香柔和、輕快、不具異臭,具有獨特風格。
      味:純正、協調、柔美、清爽、香馥、后味殺口,輕快,余香,無異味,有獨特風格。
      總分=色得分×10%+透明得分×10%+音響得分×15%+香得分×25%+味得分×40%

      (6)果酒

      色:鮮明、協調、光澤、無褪色、變色。
      透明:澄清,澈亮,無沉淀,無浮游物,無失光現象。
      香:具有原果香、酒香(配制酒具原果或植物芳香),柔協,濃馥持久,不具異臭,具有獨特風味。
      味:純正,完美協調、柔美、爽適,有余香,無異味,有獨特風格。
      總分=色得分×10%+透明得分10%+香得分×35%+味得分×45%

      4、啤酒品評法

      (1)黃啤酒評分標準

      色:淡黃,帶綠,淡黃,黃而不顯暗色
      透明:清亮、透明,無懸浮物或沉淀物
      泡沫:泡沫高,持久(8-15°C,5min不消失)細膩、潔白、掛杯
      香氣:有明顯酒花香氣、新鮮、無老化氣味及生酒花氣味
      口味:口味純正、爽口、醇厚而殺口

      (2)黑啤酒評分標準

      色:澤黑紅或黑棕。
      透明:清亮透明、無懸浮物或沉淀物。
      香氣:有明顯的麥芽香氣,香正,無老化氣味及不愉快的氣味。(如:雙乙酰氣味、煙氣味、醬油氣味等)
      口味:口味純正、爽口、醇厚而殺口。
      甜味、焦糖味、后味苦、雜味等均不作為醇厚感,反正是不純正、不爽口的表征。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3.220 second(s), 1140 queries, Memory 3.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