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海洋生活常識 » 正文

    勿食赤潮海產品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6-06-10
         春、夏之季去海邊旅游的人增多,各種海產品的銷量也隨之增加。但是,如果吃了被赤潮毒化的海產品,可能會導致中毒。

      海水中含有大量浮游生物,包括細菌、原生動物,這些藻類大多含有毒素,當其大量繁殖、集結時,會使海水變色,故稱其為赤潮。赤潮不但是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的過程,同時也是海域被污染、被毒化的過程。貝類、螺類攝入這些有毒的藻類后,自身不中毒,但能將其毒素儲存在體內,人若吃了這些貝、螺,就會中毒。所以赤潮海域的海產品暫時不能吃。有毒貝類、螺類的毒素主要有三種:

      一、石房蛤毒素 石房蛤毒素屬神經毒素,能阻礙神經沖動的傳導,使中樞神經和末梢神經受到抑制,使人發生麻痹。該毒素易溶于水,耐熱,經加熱至100℃并持續30分鐘僅能消除一半。進食后,毒素在胃腸道內吸收迅速,30分鐘之內即可發生中毒癥狀。經口進入人體的致死量約為0.5克~0.9克。此外,這類毒素對胃腸還有直接刺激作用,可引起惡心、嘔吐、腹痛等。

      二、貝毒素 貝毒素屬消化系統毒素,除造成惡心、嘔吐、腹痛等胃腸道癥狀外,主要是損害人體肝臟,嚴重者可發生急性肝萎縮,吐血,甚至昏迷、死亡。

      三、光敏性毒素 是一種對光敏感的物質,大量攝入后經過日光曝曬,會使人面部及肢體的暴露部位發生紅腫樣皮炎,病人有灼熱、發癢、發麻及脹痛感覺。

      一旦中毒,患者應在食后6小時內盡快催吐、洗胃、導瀉,這樣可大大減少毒素的吸收,減輕中毒癥狀。醫生還可用藥,促使毒素盡快從腎臟排出。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012 second(s), 17 queries, Memory 0.9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