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海洋生物擷趣 » 正文

    海洋中的垂釣者——琵琶魚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6-06-12
        琵琶魚,又稱"鮟鱇""電光魚",是一種生活在海洋里的形狀怪異的魚類。體長一般為45厘米,最長可達2米。體色從褐綠色到灰黑色,各不相同,體表還具有雜色斑點。琵琶魚身體扁平,頭很大,背鰭和胸鰭發達,還有一條馬鞭一樣的長尾。尾根與魚身銜接處長有一排鋒利的刺,刺尖可產生毒液。從魚體的背面俯視,很像一把琵琶,故稱"琵琶魚"。

      琵琶魚是底棲性的魚類,一般生活在海平面以下2米~500米深處,喜歡砂礫的底質。琵琶魚以各種小型魚類或幼魚為食。說到捕食,就不能不說說琵琶魚獨特的"捕食工具"。

      在雌魚頭部的吻上通常有一個釣竿狀的結構。"釣竿"的末端有一個肉質的突起,看上去很像蠕蟲,琵琶魚以此來誘捕其他貪食的魚類。由于琵琶魚生活在缺乏光線的深海里,所以在"釣竿"的末端通常有發光器官,該器官能夠發出冷光以幫助琵琶魚誘捕其他魚類。所以琵琶魚又被稱為"電光魚"。

      對于琵琶魚發光的確切機制尚未完全弄清。目前,有一種觀點認為:琵琶魚的發光器官中有一種叫"熒光素"的物質,該物質在熒光素酶的氧化作用下即可發出冷光。

      琵琶魚的繁殖季節一般是在春夏兩季。雌魚所產的卵可群集形成長9米、寬3米的凝膠質的片狀卵群,這樣的卵群可在海面上漂浮直到孵化出幼體。剛孵化的琵琶魚幼體由一層凝膠質的外膜包裹,可以起到保護作用。幼魚不論雌雄都在海水表面生長發育,以浮游生物為食,所以幼魚還沒有"釣竿"結構。等到發育至一定程度,雄魚就會選擇一條合適的雌魚,咬破雌魚腹部的組織并貼附在上面。而雌魚的組織生長迅速,很快就可包裹住雄魚。最后,雌魚帶著寄生在自己體內的雄魚一齊沉入海底,開始它們的"二魚世界"的底棲生活。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025 second(s), 18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