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睡眠養生與保健 » 正文

    婦女經行遺尿是怎么回事,如何辨證治療?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6-05-27

      婦女月經來潮前后或值經期,發生睡中遺尿,月經過后自愈,呈周期性發作,稱為經行遺尿。這是一種發生率較少的病證,多發生于體質素弱,或多產、過頻人流、大病之后的中年婦女。中醫認為本病以虛證為主,但也有少數實證,多由肝、脾、腎功能失調引起。臨床上常可見到的有脾虛失固、腎失封藏及肝火旺盛等幾個證型。運用中醫藥進行辨證治療,經我們多年觀察,有著比較滿意的治療效果。

      (1)脾虛失固:證見月經錯后,量少或多,色淡質稀,平時帶下綿綿,色白質稀如米泔,無特殊氣味。經來后發生睡中遺尿,或滴漏失禁。面色萎黃,倦怠乏力,嗜睡納呆,大便溏薄。舌淡嫩,苔薄白,脈虛弱。治宜健脾益氣,固攝止遺。可用《沈氏尊生書》固經湯加減治療。黃芪15克,潼蒺藜、茯神各12克,棗皮、當歸、白芍、益母子各10克,升麻5克,水煎服,每日一劑,經前連服5帖。為鞏固并加療效,可于經后再服藥3~5帖。

      (2)腎失封藏:證見經行先后不定期,經量也多少不等,經色黯淡而有小血塊。經至后睡中發生遺尿,或見失禁。腰脊酸軟,雙腿乏力。平素帶下量多,惡寒喜溫,尿清長,夜尿頻,大便溏薄。舌淡苔薄白而潤,脈沉細。治宜溫腎扶陽,固澀止遺。可用《景岳全書》的方劑治療。熟地、菟絲子、白術各15克,益智仁、補骨脂各12克,五味子、熟附子、茯苓、韭子各10克,桑螵蛸20克。水煎服,平日隔日一劑,經前5天開始每日一劑,服至痊愈。

      (3)肝火旺盛:證見月經提前,量多色紅,經前3~4天即出現睡中遺尿,尿液有特殊臭味,隨月經呈周期性發作。且伴心煩易怒,胸脅脹悶而痛,平時夜難入寐,寐則多夢。舌紅,苔薄黃,脈弦細數。治宜清肝瀉火,涼血止遺。可用《內科摘要》丹梔逍遙散加減治療。柴胡、當歸、丹皮、生梔子、白芍、茯苓、龍膽草各10克,桑螵蛸15克,薄荷、甘草各6克。水煎服,每日一劑,經前7天開始服藥,連服5~7劑。

      針刺療法對本病也有一定療效。脾腎不足者取足三里、三陰交、中極、關元、命門、腎俞、脾俞等穴,每日一次,7天為一療程,連服3~5個療程。用平補平瀉手法,也可配用艾灸。肝火旺者取三陰交、血海、曲池、中極等穴,每日一次,連用7天,用瀉法施術。

      經行遺尿病人要注意經期保護,注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507 second(s), 983 queries, Memory 3.0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