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睡眠養生與保健 » 正文

    有必要過分憂慮自己的睡眠嗎?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6-05-27
     充足的睡眠固然重要,但若偶爾出現睡眠不好也不必擔心。醫學專家認為,每個人的睡眠需要量是不同的。此外,還應該看到,睡眠的質比量還要重要。很深地睡上3~4個小時,比躺在床上8個小時的時睡時醒,可能效果還要好。睡眠夠不夠,自我感覺是最好的判斷根據。一般說,入睡順利,入睡時間在10~15分鐘以內,整個睡眠過程中很少中途醒轉,覺醒后感到疲勞消除,周身舒適,頭腦清晰,精力充沛,這些就表明睡眠良好。相反地,入睡困難,入睡時間長達30~60分鐘以上,在睡眠中醒轉的次數較多;覺醒后仍感頭腦昏沉,疲憊不堪,注意力不能集中,工作效率很差,這就表明睡眠不足。偶爾出現睡眠不好,白天自然會出現打盹的現象,這并不會造成什么不良后果。

      如果白天或臨睡前,發生了使人特別高興或特別焦慮的事情,這就會影響當晚的睡眠。此外,人在應付生活中的危機時,也可使睡眠受到影響;遇到睡眠環境(如出差換一個新的地方)、睡眠習慣(如由一貫早睡突然改成晚睡,或由一貫晚睡突然改成早睡)等改變,也可以影響睡眠。這些都屬于正常的反應,不能當成什么異常來看待,也不用害怕,過一天或幾天,就會恢復平時的睡眠狀態(也可能是通過一種適應而達到)。這種一時性的睡眠改變,不會造成什么不良后果。如果對這些本來正常的反應,大驚小怪,怕這怕那,那就有可能導致“失眠癥”或其他神經官能癥。

      還有些人訴說自己“整夜沒睡”,或“好長時間了一直睡不著”,但實際上用科學的辦法客觀地檢查一下,發現他們實際上晚上是睡著了,對于夜里發出的聲、光等刺激毫無反應,證明確有足夠深和足夠長的睡眠,這就說明這些人的自我感覺有問題。所以,不要輕易地斷定自己是失眠癥患者,從而陷入到莫須有的焦慮中去。

      也有些人總覺得自己睡眠不好,因為“老是做夢”。在過去,確實一直誤認為多夢是睡眠不好的表現。現在,對夢的看法改變了。實際上,人不但做夢,而且夜夜做夢,一個夢連著一個夢,比較極端一點的睡眠研究家甚至斷言,睡眠之所以必要,就在于做夢。所以,那些總覺得自己睡不好的人再也不必背做夢就是沒睡好的包袱了。

      蘇聯研究睡眠生理學和病理學的專家,莫斯科醫學院教授魏因博士1981年發表了題為《不要怕睡眠不足》的談話,他的結論是:“顯然,一個人對自己越是注意,越是在自己身上找毛病,找到的毛病也就越多。要相信科學家和醫生。然后最好還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機體。不要總是考慮失眠癥,考慮睡眠失調,而是要精力充沛地去生活、工作——我也不知道,人的機體、神經、感情的潛力究竟有多大,不要怕睡眠不足——這就是我的主要建議”。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459 second(s), 885 queries, Memory 2.8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