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VIP標識 上網做生意,首選VIP會員| 設為首頁| 加入桌面| | 手機版| RSS訂閱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食品專題 » 營養誤區專題 » 正文

    日常飲食的五大誤區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5-10-26
    人天天都要吃飯,可是不是每個人都會吃飯呢?你可千萬別不服氣,來看看下面的五個誤區你有是沒有吧。

    日常飲食的五大誤區
     
      誤區一 喝肉骨頭湯補鈣
     
      有些人特意給骨折的病人煮骨頭湯補鈣。其實,骨頭湯中的含鈣量并不高,用1公斤肉骨頭煮湯兩個小時,湯中的含鈣量僅20毫克左右,而脂肪的含鈣量相對較高。
     
      因此,補鈣應選擇含鈣高的牛奶、豆制品等食品或鈣制劑。
     
      補鈣除了合理選擇鈣制劑之外,多曬太陽,均衡營養,科學烹調等也是很重要。日常有許多食物可作補鈣食品。
     
      誤區二 飲食越清淡越好
     
      生活中,有些人為飲食清淡索性吃素,其實,這是走向極端,不少吃素的人常出現消瘦或虛胖,并伴有全身乏力、肢體疼痛、情緒低落等癥狀,到醫院就診,又查不出什么大的疾病,其實這是營養不良所致。營養專家提醒朋友們,飲食應葷素搭配,不偏重于葷也不偏向于素。樣樣都吃一點,這才是人體收支平衡的最佳狀態。
     
      誤區三 沒有鱗的魚膽固醇含量高
     
      的確,有些沒有鱗的魚膽固醇含量較高,如銀魚每百克含膽固醇361毫克,河鰻、泥鰍、黃鱔、鱈魚的膽固醇含量也比較高。但不是所有無鱗魚的膽固醇含量都高,如帶魚每百克含膽固醇76毫克,比有鱗的草魚(每百克含膽固醇86毫克)膽固醇含量還低。
     
      鯽魚魚肉中含蛋白質、氨基酸很高,對促進智力發育、降低膽固醇和血液黏稠度、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具有明顯的作用。因此,經常吃魚對健康有好處。但魚的種類很多,在中醫看來,不同的魚對人體健康所起到的作用并不相同。
     
      誤區四  動脈粥樣硬化者不能吃蛋
     
      長時期以來,人們普遍認為,蛋類尤其是蛋黃的膽固醇含量高,吃了會得高血脂。動脈粥樣硬化者不宜吃蛋。最近,國內外的專家學者通過實驗否定了這種說法。他們每天給60至80歲的老人(包括動脈硬化、冠心病患者)吃兩個雞蛋,三個月后,血清膽固醇和血脂均未升高。專家認為,心腦血管患者每天可吃一個雞蛋。
     
      雞蛋是高蛋白食品,如果食用過多,可導致代謝產物增多,同時也增加腎臟的負擔,一般來說,孩子和老人每天一個,青少年及成人每天兩個比較適宜。
     
      誤區五 骨質增生患者不需要補鈣
     
      眾所周知,缺鈣常表現為骨質疏松等,但常常忽視了骨質增生也是缺鈣的表現。醫學研究證明,當鈣攝入不足時,會出現骨質疏松和骨質增生并存的現象。因此,患骨質增生的朋友也應積極補鈣。
     
      喝牛奶是一種簡易有效的補鈣方法。堅持每天喝1—2杯牛奶,同時多吃含鈣較多的食物,如豬骨頭、乳制品、豆制品、蝦皮、蛋類、魚類、綠葉蔬菜等,還要多曬太陽,必要時可口服鈣劑。
     
    • 下一篇:暫無
    • 上一篇:暫無
    [ 網刊訂閱 ]  [ 食品專題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圖文
    推薦食品專題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504 second(s), 1095 queries, Memory 3.3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