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種植技術 » 其它 » 正文

    農業節水抗旱技術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09-22
    核心提示:干旱缺水是發展農業的嚴重障礙因素。全面推行農業節水抗旱技術勢在必行。
         干旱缺水是發展農業的嚴重障礙因素。全面推行農業節水抗旱技術勢在必行。
      
      1.田間地面灌水技術。改土渠為防滲渠輸水灌溉,可節水20%左右。在習慣大水漫灌或大畦大溝灌溉的地方,推廣寬畦改窄畦,長畦改短畦,長溝改短溝,控制田間灌水量,提高灌水的有效利用率,是節水灌溉行之有效的措施。
      
      2.管灌。即管道輸水灌溉,是將低壓管道埋設地下或鋪設地面將灌溉水直接輸送到田間,常用的輸水管多為硬塑管或軟塑管。該技術具有投資少、節水、省工、節地和節省能耗等優點。與土渠輸水灌溉相比,管灌一般可省水30%-50%。
      
      3.微灌技術。有微噴灌、滴灌、滲灌及微管灌等。是將灌水加壓、過濾,經各級管道和灌水器具灌于作物根部附近,微灌屬于局部灌溉,只濕潤部分土壤。對部分密播作物適宜。微灌技術的節水效益更顯著。與地面灌溉相比。可節水80%-85%。微灌可以與施肥結合,利用施肥器將可溶性肥料隨水施入作物根區,及時補充作物所需要的水分和養分,增產效果好,目前,微灌一般應用于大棚栽培和高產高效經濟作物。
      
      4.噴灌技術。是將灌溉水加壓,通過管道,由噴水咀將水噴灑到灌溉土地上,噴灌是目前大田作物較理想的灌溉方式,與地面輸水灌溉相比,噴灌一般能節水50%-60%。但噴灌所用管道需要壓力高,設備投資較大,能耗較大,成本較高,目前多在高效經濟作物或經濟條件好、生產水平較高的地區應用。
      
      5.關鍵時期灌水。在水資源緊缺的條件下,應選擇作物一生中對水最敏感對產量影響最大的時期灌水,如禾本科作物拔節初期至抽穗期和灌漿期至乳熟期、棉花花鈴期和盛花期、大豆的花芽分化期至盛花期等。在關鍵時期灌水可提高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
    編輯:foodqa

     
    分享:
    關鍵詞: 農業 節水 抗旱 技術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1.518 second(s), 172 queries, Memory 1.3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