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wǎng)服務號

    謹防灰霉病白粉病危害草莓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fā)布日期:2008-01-11
    核心提示:10月末以來,氣溫下降,陰雨頻繁,有農(nóng)民反映,由于氣候變化,近期草莓病害時有發(fā)生。據(jù)田間調(diào)查,主要是灰霉病和白粉病,這兩種病害是草莓生產(chǎn)上常見的也是危害最大的病害。幼苗感病后常會局部或成片死苗,如果不及時防治,常使草莓減產(chǎn)20-30%,嚴重的減產(chǎn)50%。 灰霉


        10月末以來,氣溫下降,陰雨頻繁,有農(nóng)民反映,由于氣候變化,近期草莓病害時有發(fā)生。據(jù)田間調(diào)查,主要是灰霉病和白粉病,這兩種病害是草莓生產(chǎn)上常見的也是危害最大的病害。幼苗感病后常會局部或成片死苗,如果不及時防治,常使草莓減產(chǎn)20-30%,嚴重的減產(chǎn)50%。

        灰霉病危害葉片、葉柄、花瓣、花萼、果實及果梗。葉、莖發(fā)病初期,病部產(chǎn)生褐色或深褐色油漬狀病斑,嚴重時受害部位腐爛,病部出現(xiàn)白色絮狀菌絲。果實發(fā)病多在接近成熟時,發(fā)病后果實變軟,病斑周圍有明顯的油漬狀中毒癥狀,病部表層密生灰色霉層,濕度大時,有白色絮狀菌絲。

        白粉病的癥狀是葉片、葉柄、果梗、果實上均出現(xiàn)白色粉狀物,嚴重時葉片向上卷曲,葉緣萎縮、枯焦。花蕾遭受侵染后,難以開放,花瓣轉(zhuǎn)為紅色。幼果受害后發(fā)育受阻,并且逐漸干枯。

        這兩種病害的共同點:

        一是均為真菌性病害,均在病株殘體上越冬;

        二是均忌連作種植;

        三是氣溫在12-25℃的范圍內(nèi),在高濕條件下均易發(fā)病。針對草莓灰霉病、白粉病的生態(tài)特點,須從農(nóng)業(yè)措施和化學防除兩方面著手防治。

        一、農(nóng)業(yè)防治:

        一是進行水旱輪作,連續(xù)種植一般不能超過2年;

        二是改善水系設施,做到能灌能排能濾,促進草莓發(fā)根良好健壯;

        三是科學配方施肥,切忌偏施氮肥;

        四是合理密植,防止蔭蔽;

        五是徹底清除銷毀病株。

        二、化學防治:對于灰霉病,

        一可用10%適樂時10毫升,兌清水20公斤;

        二可用3%多氧清600-800倍液;

        三可用50%速克靈800倍液;

        四可用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

        五可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

        以上幾種殺菌劑,視病情每隔7-10天噴殺1次。

        對于白粉病,

        一可用普K作物殺菌修復液,每畝20毫升兌清水50公斤;

        二可用3%多氧清600-800倍液;

        三可用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3000-4000倍液;

        四可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

        五可用30%特富靈5000倍液。

     

     
    分享:
    關鍵詞: 灰霉病 白粉病 草莓
    [ 網(wǎng)刊訂閱 ]  [ 生產(chǎn)技術(shù)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chǎn)技術(shù)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6.524 second(s), 533 queries, Memory 2.2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