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種植技術 » 病蟲害.農藥 » 正文

    用咪鮮胺治水稻惡苗病要防抗藥性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4-01-06
    核心提示:惡苗病是水稻上的重要病害,以多菌靈為代表的苯駢咪唑類藥曾是防治該病的主要藥劑,隨著惡苗病病菌對多菌靈產生抗藥性,單一使用該藥防效下降。

    惡苗病是水稻上的重要病害,以多菌靈為代表的苯駢咪唑類藥曾是防治該病的主要藥劑,隨著惡苗病病菌對多菌靈產生抗藥性,單一使用該藥防效下降。咪鮮胺是咪唑類殺菌劑,近年來用于防治水稻惡苗病取得了較好防效,但目前局部地區也出現防效下降的現象。

    對此,中國農業大學農學與生物技術學院與農業部農藥檢定所的科研人員采用菌絲生長速率和顯微鏡觀察法,研究了咪鮮胺對水稻惡苗病病菌敏感菌株及抗性突變體菌株生長發育和菌絲生長形態的影響。結果顯示:0.5毫克/升咪鮮胺溶液處理能完全抑制敏感菌株的菌絲生長,不能抑制不同抗性水平抗性菌株的菌絲生長;20毫克/升咪鮮胺溶液處理,可以完全抑制親本敏感菌株的孢子萌發,對不同抗性突變體孢子萌發和芽管伸長的抑制率分別為84.1%~89%、58.5%~65.8%,表明抗性突變體菌株在菌絲生長、孢子萌發、芽管伸長等階段對藥劑的敏感性與親本敏感菌株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用10毫克/升咪鮮胺溶液處理菌絲12小時后,親本敏感菌株菌絲頂端膨大畸形,抗性突變體的菌絲頂端膨大,但在菌絲上長有許多細小分枝,表明藥劑對抗性突變體次生菌絲的抑制作用不明顯。

    以上試驗結果表明,水稻惡苗病菌對咪鮮胺具有潛在的抗藥性風險,建議生產上將該藥與二硫氰基甲烷、三氯異氰尿酸等作用機制不同的藥輪換使用,以延緩或避免抗藥性產生。

    編輯:foodqa

     
    分享: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1.127 second(s), 148 queries, Memory 1.2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