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種植技術 » 病蟲害.農藥 » 正文

    水稻蔥管狀卷葉的發生及預防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10-22
    核心提示:水稻生長過程中常受某些因素影響形成卷葉,狀似蔥管。這些蔥管狀卷葉,通過管理措施有些能展開恢復生長,有些則不能展開,嚴重抑制水稻生長發育。
        水稻生長過程中常受某些因素影響形成卷葉,狀似蔥管。這些蔥管狀卷葉,通過管理措施有些能展開恢復生長,有些則不能展開,嚴重抑制水稻生長發育。根據多年生產實踐和技術經驗總結,水稻蔥管卷葉按成因大致可分為4種類型,即:施肥過量型、農藥中毒型、激素敏感型、雷電襲擊型。

    施肥過量型

      尿素施用過量常會引起水稻蔥管狀卷葉,這種現象每年都有發生。據調查,一次性尿素用量每畝達30公斤,就會引起稻株蔥管狀卷葉。另外,凝聚在一起的尿素小結塊在田間無水層狀態下施用,也會導致稻株呈現蔥管狀青枯甚至死苗現象。

    預防措施:一定要把握好施肥原則,“一不離土、二不離水”。根據土壤屬性和水稻不同生育階段決定施肥量。以尿素為例,一般沙性土每次每畝施7.5~12.5公斤,黏性土每次每畝施10~15公斤。此外,還要注意氮、磷、鉀適當搭配,不能偏施氮肥。針對尿素施用不當引起水稻卷葉應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可視田間卷葉輕重程度而定,一般田塊可每畝追施氯化鉀7.5~12.5公斤(加適量顆粒磷肥或三元復合肥效果更好)促進轉化,5~6天見效,10天即可轉入正常生長。

    農藥中毒型

      7月中下旬防治稻縱卷葉螟和稻飛虱時,部分農戶不按技術要求私自亂買亂用農藥,少數農戶將有機磷農藥(如甲胺磷)與晶體敵百蟲混配噴灑,用藥濃度過高,致使水稻形成蔥管狀青枯葉。受害植株倒二葉和心葉都會出現嚴重的蔥管狀,葉片難以展開,嚴重抑制水稻生長發育。

      預防措施:根據水稻病蟲發生特點,在當地農技部門的指導下正確用藥。

    激素敏感型

      近幾年來,本地水稻灰飛虱發生蟲量大,帶毒率高,引發水稻條紋葉枯病顯癥階段較長,危害較重。為控制和延緩病情擴展,往往在防治灰飛虱的同時配入一定量的病毒鈍化劑或延緩劑。這些病毒鈍化劑中含有一定數量的激素類成分。如果農戶在使用時盲目加大劑量,加上稀釋濃度不當、噴藥不均勻,很容易出現蔥管狀卷葉。據觀察,這種類型癥狀大多表現在稻株倒二葉和心葉上,從葉尖向下8~10厘米處內卷,致使葉片不能張開。

      預防措施:仔細看清包裝說明書,能與其他農藥復配的可復配,不宜復配的要單獨使用;按面積計量,不可超量使用;把握好稀釋濃度與田間噴灑的均勻度;嚴格控制使用次數。

    雷電襲擊型
       6~8月為水稻生長發育的重要階段,也是雷電的高發季節。水稻遭雷電襲擊后,植株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蔥管狀青枯現象。其特點:一是發病中心不擴展;二是無病原物侵染;三是受害范圍呈現規則圓型,直徑5~20米不等,這是雷電襲擊后水稻形成蔥管狀青枯最典型的識別標志。輕者一般7~10天自然恢復,重者整株灼傷或死亡,一般只孕穗而不抽穗。該類型卷葉目前還沒有措施可控。
     

    編輯:foodqa

     
    分享: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297 second(s), 16 queries, Memory 0.8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