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種植技術 » 病蟲害.農藥 » 正文

    稻曲病發生原因及綜合防治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08-21
    核心提示:稻曲病又名青粉病,近年來發病率有逐年提高之勢。據調查,去年皖南丘陵地區和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曾大面積發生,直接損失達三成左右,重病區損失達五成以上,嚴重影響水稻產量和質量。
           稻曲病又名青粉病,近年來發病率有逐年提高之勢。據調查,去年皖南丘陵地區和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區曾大面積發生,直接損失達三成左右,重病區損失達五成以上,嚴重影響水稻產量和質量。為了能及時有效地控制稻曲病的危害和蔓延,確保水稻高產、優質,現將稻曲病發生與防治技術表述如下:

    一、發病原因。種子帶菌或在水稻開花期遇雨,高溫、高濕容易發病,偏施或遲施氮肥造成水稻生長嫩弱徒長,也會使稻曲病嚴重發生。

    二、癥狀。危害谷粒,初在病粒內形成菌絲塊,逐漸增大,使內、外穎稍張開,露出淡黃色的塊狀物,這就是病菌的孢子座。孢子座又漸膨大,包裹全穎,呈墨綠色,表面平滑,龜裂散布出墨綠色粉末,這就是病菌的厚垣孢子。

    三、發病規律。病菌以菌核在地面上及厚垣孢子在病粒上越冬。第2年7-8月間,菌核抽生子座,上生子囊孢子。厚垣孢子萌發產生分生孢子。2種孢子均借氣流傳播,侵害花器及幼穎。水稻生長后期嫩綠,揚花期遇多雨、高溫及偏施氮肥,發病就重。粳、糯稻比秈稻容易感病。


    四、綜合防治措施

    1、選用無病種子,進行種子處理。選用經過檢疫的無菌種子,可以減少稻曲病的發生。此外,播種前要進行種子處理,方法是:用0.75%硫酸鉀液浸種24小時或用2%濃度該液浸種2小時。

    2、處理病草和秕谷。帶有病菌的稻草,應盡早做燃料,染病的秕谷,必須及早處理作飼料。

    3、減少田間菌源。在稻曲病還未發生前,應及早摘除病粒;對發病較重的田塊,應在收獲后進行深耕,把病菌埋入深土下,減少病源。

    4、合理施肥。不可過量、集中或過遲施用氮肥,應搭配施用磷鉀肥,以促進水稻健壯,增強抗病力。

    5、適時移栽,合理密植。針對各種品種,適時移栽,使水稻開花期與雨期、高溫天氣錯開。選擇合理的種植密度,改善田間小環境,增強通風透光能力,以降低發病率。

    6、藥劑防治。在水稻齊穗期噴30%琥膠肥酸銅懸浮劑200倍液。發病重的,則在始穗期開始噴藥,相隔7-10天再噴1次。噴藥要均勻,不留死角。

    編輯:foodqa

     
    分享: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8.997 second(s), 930 queries, Memory 3.3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