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種植技術 » 病蟲害.農藥 » 正文

    棉花蕾期重點防治病蟲害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08-08
    核心提示:棉花蕾期主要病蟲害有棉鈴蟲、盲蝽蟓、紅蜘蛛、棉花枯萎病。
          棉花蕾期主要病蟲害有棉鈴蟲、盲蝽蟓、紅蜘蛛、棉花枯萎病。

    防治棉鈴蟲

    自推廣抗蟲棉以來,不用藥治基本上控制了第二代棉鈴蟲的為害;但抗蟲棉對棉鈴蟲的抗殺作用有一定限度。如2010年是“倒春寒”年份,第二代棉鈴蟲發生較重,加上當年棉花晚發,更有利于第三代棉鈴蟲的產卵為害,因而采取了綜合防治措施進行防治,取得了理想的防治效果。1.農業防治措施:結合修棉人工抹殺棉株上的蟲卵,把打下的枝葉帶出田外集中銷毀。2.物理防治:采用楊樹枝把誘蛾、玉米誘集帶誘集棉鈴蟲成蟲等,有效推遲和減少了棉田用藥次數。

    防治紅蜘蛛

    紅蜘蛛聚集在葉背面刺吸汁液,棉葉被害后,先失綠,葉上出現黃白斑點,而后呈紅斑,紅斑擴大后焦枯似火燒。1.紅蜘蛛的防治指標:棉花蕾期紅葉株率5%~14%或百株螨量200頭以上。2.防治用藥:阿維菌素+噠螨靈進行防治效果較好,最近新產上市的幾種復配藥有:“全寬農藥”和“阿維高全管”,具有兼治棉鈴蟲既殺蟲又殺卵,持效期較長,藥效期30天,重點噴葉背面。

    防治第二代盲蝽蟓

    據調查棉花蕾期盲蝽蟓發生較普遍,一般棉田被害株率在15%~20%,嚴重地塊達30%以上,減產嚴重,必須抓住關鍵期及時用藥,藥治在破葉之前。防治用藥:3%啶蟲脒3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倍液+10%吡蟲啉2000倍液,早晚噴霧。

    蕾期枯萎病防治

    枯萎病在棉花苗期開始發病,到現蕾前后進入發病高峰,棉株得病后葉片卷曲、失綠、維管束受害變褐,影響水分運輸,造成大量死苗,使棉花減產和品質降低,其以土壤、種子帶菌為主,因此在防治上以播種前種子消毒處理為關鍵措施。苗期田間發現零星病株,應立即拔掉燒毀。發病較重地塊可畝用棉枯凈30克,對水45公斤,或用80%乙蒜素、12.5%速效治萎靈等藥劑+磷酸二氫鉀、“綠風95”等葉面肥,采用噴霧與灌根相結合的方法,每株灌藥液50~100毫升,隔5天用一次藥,連續用藥2~3次。未發病地塊應噴灑黃腐酸有機肥或磷酸二氫鉀、綠風95,每7天一次,連噴2~3次。

    編輯:foodqa

     
    分享: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2.328 second(s), 244 queries, Memory 1.5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