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種植技術 » 病蟲害.農藥 » 正文

    水災后的水稻病蟲害防治辦法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13-08-02
    核心提示:通常水災后水稻白葉枯病、稻縱卷葉螟、二化螟較往年發生偏重。因此,要加強病蟲測報,及時防治,保苗保穗。
           通常水災后水稻白葉枯病、稻縱卷葉螟、二化螟較往年發生偏重。因此,要加強病蟲測報,及時防治,保苗保穗。

    1、白葉枯病的防治。防治對象田以易感病品種為主。防治方法如下:

    ⑴合理施肥:要大力提倡配施氮、磷、鉀,增強植株抗病力。在肥料的用法上,應是基肥足,追肥早,慎施粒肥。特別是追施氮肥,切忌過遲過重,以防植株徒長貪青,誘發病可能性加大。

    ⑵科學管水:堅持濕潤灌溉為主,當秧苗活棵后,結合耘草落水輕烤,分蘗末期重烤到田面出現雞爪裂。發病的田塊要落干田水,但不能重烤,否則,會加重發病。要特別注意,白葉枯病菌可隨水傳播,應實行排、灌分開,嚴禁串灌、漫灌。

    ⑶加強大田噴藥防治:水稻在孕穗至始穗期,加強田間檢查,見到田中出現發病中心,即要噴藥封鎖,并適當加大噴藥范圍,防止擴大蔓延。如果全田出現零星病葉或中心病團較多時,應全田噴藥,大發生時防治2次,每次間隔7-10天,用20%川化-018(葉枯寧)可濕性粉劑,每畝輕病田用藥150克,重病田用藥250克,加水50千克噴霧,施藥后遇雨就補施,一般有中心病團田塊遇暴雨或臺風過境時,特別是淹水后,病害迅速發展。因此,必須抓緊時機,在風、雨過后或水退立即噴藥防治。

    2、稻瘟病的防治。藥劑防治如下:20%三環唑可濕性粉劑用量為每畝75-100克, 加水50千克。在病菌侵染前施用,可充分發揮其藥效:40%富士一號乳劑用量為每畝75-100克,加水50千克。發病前施用才能收效。50%異稻瘟凈乳劑用量為每畝100-150克,加水50千克。

    3、紋枯病的防治。防治對象田以雜交稻和單、雙季晚稻為主。防治指標,一般是中、晚稻分蘗至拔節期,從發病率20%-25%,抽穗期30%-40%,可與稃縱卷葉螟防治混用兼治。

    藥劑防治如下:井岡霉素每畝用藥100-125克,加水50千克,噴在稻株下部葉片上,該藥對水稻安全,殘效期長,且耐雨水沖刷;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每畝用藥100克,加水50千克;30%紋枯利可濕性粉劑每畝100克,加水50千克;50%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每畝100克,加水50千克。

    4、二化螟的防治。防治對象田以孕穗中稻、雜交稻、分蘗期遲的中、單稻為主。防治指標一般是分蘗期枯鞘叢害率達10%,拔節至抽穗期枯鞘叢害率0.5%,齊穗后枯鞘叢害率1%。

    藥劑防治如下:25%殺蟲雙乳劑用量為每畝200克加水50千克,均勻噴霧;50%甲胺磷或40%樂果乳劑每畝100克,加水50千克;50%殺螟松乳劑每畝150克,加水50千克。

    5、稻縱卷葉螟的防治。防治對象田以雜交稻、中單季晚稻為主。防治指標一般是分蘗期每百叢有2-3齡幼蟲50-60頭;孕穗至抽穗期每百叢有2-3齡幼蟲30-35頭。

    藥劑防治如下:25%殺蟲雙乳劑每畝200克,加水50千克;50%甲胺磷或樂果乳劑每畝100克,加水50千克;40%增效甲胺磷每畝100克,加水50千克。

    編輯:foodqa

     
    分享: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2.315 second(s), 279 queries, Memory 1.6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