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種植技術 » 病蟲害.農藥 » 正文

    茄子黃萎病的識別與防治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9-07-15
    核心提示:田間癥狀:茄子黃萎病多在門茄坐果后發病,盛果期病株急劇增加。發病初期,植株中下部葉片脈間或葉緣萎黃上卷,并逐漸向上發展,使半邊枝葉變黃枯死,果實僵化不長。因此,又叫半邊瘋。嚴重時全株枯死,葉片干枯脫落,成為光稈。剝開根和莖的皮層,可見維管束變成褐色

        田間癥狀:茄子黃萎病多在門茄坐果后發病,盛果期病株急劇增加。發病初期,植株中下部葉片脈間或葉緣萎黃上卷,并逐漸向上發展,使半邊枝葉變黃枯死,果實僵化不長。因此,又叫半邊瘋。嚴重時全株枯死,葉片干枯脫落,成為光稈。剝開根和莖的皮層,可見維管束變成褐色,所以也叫黑心病。

        發病原因:茄子黃萎病是土傳病害,土壤帶菌是病菌的主要來源。黃萎病菌以菌絲體、厚垣孢子和擬菌核隨病株殘體在土壤中越冬,一般可存活6~8年。病菌主要從根部傷口入侵,也可從幼根皮層和根毛入侵,在植株維管束中繁殖。因此,重茬或連作栽培,土壤含菌量多,發病重。

        另外,溫度也是影響病害發生的一個重要因素。一般氣溫20℃~25℃有利于發病,從茄子定植到開花期,日平均氣溫低于15℃的日數越多,發病越早越重。氣溫在28℃以上,病害受到抑制。

        土質黏重、鹽堿地、重茬連作、偏施氮肥、生糞燒根、定植傷根,栽植過稀、中午烈日下栽苗、土壤龜裂等發病重。特別是陰冷天澆水,易引起黃萎病暴發。

        防治辦法:為防止茄子黃萎病的發生,移栽時可以穴施微生物菌劑20~30公斤;緩苗后發病前每畝用"金微"多用途800克,按300倍液稀釋后進行單株灌根,結合灌根還應進行葉面噴霧,于發病前用噻唑鋅400倍液加6000倍液天然蕓苔素---碩豐481葉面噴施,8~10天噴1次,連噴2~3次。對目前已發生黃萎病的茄子,根部已開始腐爛的應及時拔出病株,對剛剛開始表現萎蔫癥狀的茄子,可在根部灌300倍液的"金微"多用途或噻唑鋅400倍液,也可用50%琥膠肥酸銅300倍液或60%琥乙磷鋁500倍液灌根。

     
    分享:
    關鍵詞: 茄子 黃萎病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0.300 second(s), 63 queries, Memory 1.0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