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8aumu"></ul>
  • <strike id="8aumu"></strike>
  • <ul id="8aumu"></ul>
    食品伙伴網服務號
    當前位置: 首頁 » 生產技術 » 種植技術 » 病蟲害.農藥 » 正文

    洋香瓜細菌性果實腐斑病

    放大字體  縮小字體 發布日期:2008-10-13
    核心提示:洋香瓜屬甜瓜,洋香瓜細菌性果實腐斑病是近年來威脅全球瓜類作物的嚴重病害,主要通過種子帶菌傳播,寄主以西瓜、甜瓜為主。 洋香瓜細菌性果實腐斑病的癥狀表現: 一、幼苗期: 最初的癥狀是子葉背面沿葉脈呈現暗水浸狀病斑,有時在下胚軸也會出現這種病斑,嚴重時幼苗


        洋香瓜屬甜瓜,洋香瓜細菌性果實腐斑病是近年來威脅全球瓜類作物的嚴重病害,主要通過種子帶菌傳播,寄主以西瓜、甜瓜為主。

        洋香瓜細菌性果實腐斑病的癥狀表現:

        一、幼苗期:

        最初的癥狀是子葉背面沿葉脈呈現暗水浸狀病斑,有時在下胚軸也會出現這種病斑,嚴重時幼苗塌陷、死亡。隨著幼苗的生長,真葉上的病斑變成黑褐色并卷縮萎蔫,十分明顯。

        二、生長期:

        葉片診斷較困難,原因是葉片癥狀不明顯,或者與其它葉部病害(葉枯病、葉斑病)易混淆。洋香瓜細菌性果實腐斑病的典型癥狀是病斑淺褐至紅褐色,沿葉脈分布。

        三、坐果期:

        坐果后,果實上的病斑最初是小于2~3厘米的油漬狀水浸點,隨后病斑擴大成10厘米或更大的邊緣不規則的水浸狀病斑,病斑不會深入到果肉,但嚴重時病斑會變褐、開裂,并在果實表面出現白色泡沫狀分泌物,果實隨之逐漸腐爛。該病的病原細菌通過葉片上的氣孔和果皮上的皮孔侵入,時間大多在坐果后1-3周的幼果期,一旦果皮表面形成蠟粉,則將封閉大多數皮孔,能阻止細菌繼續侵入。但是,果實出現癥狀的高峰期在成熟前2周,而病原菌的侵入卻在幼瓜期。因此,應進行早期防治。

        防治:一是選用無病種子,或種子消毒處理;二是育苗中,低溫高濕是細菌性果實腐斑病的發病條件,應合理調控避免病害發生;三是苗床用藥物消毒,可通過灌水加入過氧乙酸或雙氧水,也可用銅制劑噴灑,但注意濃度要低,不然會抑制幼苗生長;四是出苗后及時查苗,拔除病苗;五是定植時先對棚內進行消毒,移栽時用高美施30毫升或蔬爾壯50毫升對水30斤進行澆穴或灌根;六是及時通風換氣,調控棚內溫濕度。七是坐瓜后噴灑1000倍的銅高尚以保護果實。銅制劑的使用濃度要低,以免抑制幼瓜生長發育,也可噴用2000倍的鏈霉素預防。

     

     
    分享:
    關鍵詞: 洋香瓜 腐斑病
    [ 網刊訂閱 ]  [ 生產技術搜索 ]  [ ]  [ 告訴好友 ]  [ 打印本文 ]  [ 關閉窗口 ] [ 返回頂部 ]
     

     
     
    推薦生產技術
    點擊排行
     
     
    Processed in 1.216 second(s), 99 queries, Memory 1.13 M